秤上虧心不得好 秤平斗滿是好人

--中國桿秤
嫣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15
【字號】    
   標籤: tags:

削木為桿,首粗而尾細,細點佈焉,是為「秤星」。首端或懸鉤,或繫盤,以承重物,近端寸許,結繩為紐。另有定重之物,率為鐵鑄,以繩掛諸桿上,移動自若,其名曰「砣」。

數千年來,桿秤製作輕巧、使用方便,作為華夏的國粹,是中國古代民間常用的一種測量物體重量的器具,在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可謂歷史最為悠久。而且,桿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深蘊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更是一件富有寓意的文化道具。

依據槓桿原理製成,桿秤分秤桿和秤錘(砣)兩部份。主體是細長的木桿,桿上有刻度(秤星),手提固定支點上的繩圈(秤紐),在前端秤鉤吊掛需要秤的東西,另一邊掛上秤錘,而後前後移動秤錘在秤桿上位置,直到秤桿獲得平衡,秤錘所在位置也就是物品重量。

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

桿秤製作輕巧、經典,使用也極為便利,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活躍在中國大江南北,代代相傳。人們不斷賦予秤的文化內涵,一桿秤不僅是公平公正的象徵,還引申為天地良心的標尺。正如唐朝吳兢撰《貞觀政要.卷五.公平》中載:「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

桿秤的秤錘古代稱為「權」,《論語.堯曰》集解:「權,稱也。」又《廣雅.釋器》云:「錘,謂之權。」宋朝朱熹集注道:「權,秤錘也。所以稱物而知輕重者也。」古人稱秤桿為「衡」,如《前漢.律歷志》曰:「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禮記.經解》云︰「猶衡之於輕重也。」

《禮記.深衣》載:「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可見,古人予桿秤以公平、公正的象徵。

16秤星寓苦心

古代的度量衡以一斤為十六兩,故有「半斤八兩」一說。於是秤桿上也有十六個刻度,以兩為單位,每兩用一顆星來表示,謂之「秤星」。秤星的顏色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隱喻做買賣要心地純潔,不能黑心。秤桿上的十六顆星,其作用不只是衡量物重,更是用來度量人心。

相傳木桿秤是魯班發明,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製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並頒佈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另一種傳說是范蠡所製。他由一個魚販的難處得到啟發,先用竹竿一邊放水筒,一邊放魚,然後他基於槓桿原理,再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後來他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製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但因為有些商家缺斤少兩,便添加「福祿壽」三星,倘若短斤少兩,少一兩叫「損福」,少二兩叫「傷祿」,少三兩就要「折壽」了。

所以,無論做甚麼生意,貴在買賣公平、準斤足兩、信譽當先,於是民間就有「秤上虧心不得好,秤平斗滿是好人」的說法,也體現了桿秤在民眾中深厚的情感寓意。

秤桿上的第一顆星也叫做「定盤星」,其位置是秤錘與秤鉤成平衡時秤錘的懸點。選準定盤星是做桿秤的關鍵,人們往往把定盤星用來比喻事物的準繩。宋朝朱熹《水調歌頭.雪月雨相映》一詞中就有:「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中國桿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反映了一種誠信。它不但可以秤物體,還可以秤天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