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草如的彩繪人生

文/周明訓;圖/蔡國偉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


長期研究台灣美術史的蕭瓊瑞教授說,蔡草如先生因為有素描、寫生功底以及中國水墨基礎,他的筆調色調、造型紋路,都已進入的精緻品質,而且能夠傳達出人物的神韻,在寺廟彩繪上的成就「堪稱近代中國、台灣第一把交椅。」

「入夜後,好友紛紛上門,有少年同窗、藝文界伙伴,也不乏慕名來訪者,大家進了門後主人奉茶上點心,大家彼此交換生活心得,一起欣賞主人近作,或品評登門求教者的作品,俗世的、藝術的、信仰的,大家忘卻身份,好不融洽。」前台南市國畫研究會會長楊智雄回憶當年在他的老師蔡草如工作室的情景。

楊智雄說,那是座落在「人和街」上一間三、四坪大小的「陋室」,「陋室」裏八尺高,木條補強的夾板所充當的畫板上,老師用膠彩、水墨畫出了千百幅慈悲莊嚴的佛祖、觀音;肅穆儒雅的關公、孔子,甚至還有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鄉野鄰里景緻,成為名聞一方的藝術家,而老師的為人正好和街名相呼應,經常吸引很多人在此相聚。

東瀛深造 寫生功力精進

蔡草如於一九一九年出生於台南,自幼展現繪畫的藝術天賦,國小參加當時台灣總督府舉辦的海報比賽,一舉拿下首獎。他的舅父陳玉峰是台灣寺廟彩繪名家,蔡草如耳濡目染之中,也步上寺廟彩繪之途。

對於藝術,年輕的蔡草如有著更遠大的抱負。在母親的支持下,蔡草如於一九四三年前往日本川端畫學校深造。楊智雄表示,蔡草如留日期間目睹許多名畫原作,並且「親炙當年小松筠、川端玉雪等名家在藝術上的投入與奉獻,對日後的繪畫創作生涯有正面的影響。」

在日本川端三年嚴格精密的描寫訓練,也使得蔡草如寫生畫功更上層樓。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羅振賢表示,日本畫家往往對人體解剖、肌肉紋理都有嚴謹的考究,蔡草如也受到這樣的培養,他體察人物、深入自然山水、走近民間生活,不間斷的寫生,「充份掌握人事物其特殊的個性、各自獨特的表現,而且貼近人生,深具親和力。」

楊智雄舉例:有一次老師畫一幅「羲之愛鵝」,畫來畫去,就是不滿意。「後來我們到市郊一處養鵝場,頂著大太陽,大約畫了三小時,對鵝的動作、神態有了徹底了解後,才收筆回家。」後來蔡草如陸續畫了幾幅「羲之愛鵝」,「下一張沒有畫之前,我都覺得眼前的就很好了,但是卻一張比一張還要好。」


蔡草如畫作「羲之愛鵝」。

廟宇彩繪 注入藝術神髓

一九四六年,蔡草如自日返台。廟畫工程奠定了他的經濟基礎,也打開了他的知名度。長年下來,台灣許多廟宇古寺都曾留有蔡草如的作品,如關仔嶺大仙寺、佳里震興宮、朴子配天宮、府城萬年殿、開元寺、靈佑宮、朝皇宮、三官大帝廟、開基武廟、福隆宮、媽祖樓、觀音講寺、普濟宮、海安宮等等。
一九七零年,泰國徐氏宗祠修建,主事者到台灣觀摩各處寺廟,看到蔡草如在日月潭文武廟的作品後,還特地禮聘他赴泰國為徐氏廟作壁畫。

「寺廟彩繪工程之外,我父親還是非常鍾情水墨、膠彩的藝術創作。」蔡草如兒子、現任台南市國畫研究會會長、同時也是台灣膠彩畫協會理事蔡國偉回憶:「他很勤勞,天剛一亮就一定起床,帶著畫本到工地,四處寫生,除了為寺廟工作外,大部份時間都沉浸在畫藝的摸索與專研。」

一九四九到一九六零年間,蔡草如多次榮獲全省美展第一名,多次獲獎後,成為全省美展評審委員;一九五三到五七年間,他連獲三次台陽美展最高榮譽「台陽獎」。

台灣美術史學者蕭瓊瑞認為,蔡草如以廟畫工程為業,然而他卻不像一般工匠,只局限在技藝的簡單承襲與重複訓練,他把民間廟畫昇華到一個藝術的表現,這在兩岸都是絕無僅有的。

蕭瓊瑞教授進一步說明:「以往寺廟工匠沿襲前人底稿色彩上的裝飾,對於人物沒有內涵的刻劃。蔡草如先生因為有素描、寫生功底以及中國水墨基礎,他的筆調色調、造型紋路,都已進入精緻品質,而且能夠傳達出人物的神韻。」他認為蔡草如在寺廟彩繪上的成就「堪稱近代中國、台灣第一把交椅。」


蔡草如把民間廟畫昇華到藝術的表現,圖為其關公畫作。

謙沖人和 視名利如浮雲

蔡草如名氣響亮,寺廟負責人對他都禮遇有加,可是他每到工作場上,遇見任何人,一定會親切的向他們打招呼,就是搬磚頭、塗水泥的學徒小弟也是如此。

蔡國偉表示,因為祖母一再叮嚀「不要靠借貸來買屋或蓋房」,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一家都生活在窄小的屋簷下。雖然住處簡陋,但是他個性寬和,不高傲,所以人緣非常好,幾乎天天都有一堆朋友來訪。「如果父親在家,那就像『三班制』一樣,早上、下午、晚上都有不同社會領域的人來家裏喝茶、看畫、聊天。有時父親在屋裏作畫,門外來了賣涼水、點心的小販,他都會招呼他們進屋。」

一九八四年,台南市文化中心落成,市長慕名找到了蔡草如,請他繪製演藝廳帷幕,然而蔡草如卻婉拒。楊智雄回憶說:「老師認為這是公共事務,應該公開招標,不能因為自己名氣大,就不注重這些細節。」

後來時間緊迫,無法進行公開評審,蔡草如在堅持不收分文的條件下,承接重任。於是蔡草如繪製了一幅「雅樂和鳴 有鳳來儀」,這幅作品「祥雲迴繞,彩鳳盤翔,滿天散綴著象徵府城的鳳凰花,經營出生動又典雅的氣氛」,不但了卻市府一樁心願,蔡草如的名家風骨更為府城藝術界立下典範,至今仍傳為佳話。


蔡草如為台南市文化中心繪製的「雅樂和鳴 有鳳來儀」

禮佛修心 無私奉獻畫作

畫家王國和提到,蔡草如有一次看畫展時曾說:「藝術是修持得來的,它是一種修養,誰的修養好,誰的藝術成就大。」蔡國偉表示,父親禮佛虔誠,每天早上蔡草如會恭敬的在佛案前上香禮拜後,才開始作畫。因此觀看蔡草如眾多觀音、佛像、關公、孔子等神佛與先賢聖哲的畫像,都能感受到肅穆慈悲,「他在作畫時對這些人物的虔敬之心,發於肺腑,而體現在作品上。」

二零零七年蔡草如臨終前,決定將其創作生涯當中,極具紀念價值及代表性的一百幅畫作捐贈給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為其淡泊無私的道德修為作出最真實的詮釋。

以蔡草如的聲望,這些作品價值不菲,但蔡國偉認為:「錢花得完,藝術作品生命無價。捐贈父親最精華也最鍾愛的畫作給國美館,身為家屬,很高興父親的畫作可以有一個好的歸屬。」

蔡國偉於二零零八年將捐贈的作品數量追加到三百多幅,他希望蔡草如一生的畫藝成就、作品內容中對信仰的虔敬、對寶島大地與鄉土文化的關愛,以及展現出來的精神高度,能讓更多人觀看、領受。◇


蔡草如觀音畫像,令人感受到神佛的慈悲。

創國畫研究會 提倡寫生觀念

蔡草如於1964年創立「台南市國畫研究會」,並於3月25日美術節舉辦第一次「國風畫展」。因為這個展覽名稱,當年台灣書畫大師于右任致賀時題字為「國風畫會」,此後許多人就以「國風畫會」相稱。
楊智雄表示,蔡草如一方面以其溫樸雅實的為人,為「國風畫會」會員立下鮮明的人格風範;另一方面在技藝上,他則提倡寫生觀念,而不是因循臨摹。他親自帶會員從「實際的山水、人物描寫中,用心感受,體察內涵,塑造出畫家自己的風格。」

「國風畫會」顧問顏長裕回憶當年與蔡草如一起寫生的情景:「我們去過苦苓湖、龍船窩、燕巢的雞冠山、虎頭埤、月世界、左鎮、玉井、甲仙、曾文水庫近郊、溪頭、岡山、六龜之十八羅漢山…老師還都多次教我如何將寫生稿重畫出更生動的作品。」

「國風畫會」創立至今超過50年,目前有60位會員。「國風畫會」每年都舉辦書畫展,對台灣國畫教育的推廣貢獻卓著。◇


蔡草如畫作貼近人生,深具親和力。

應物成象 再現自然景物美學特質

為了呈現蔡草如藝術成就,同時彰顯其捐贈作品的無私風範,國立台灣美術館將於8月8日起舉辦「應物成象──蔡草如捐贈作品展」。

國美館館長薛保瑕表示,蔡草如先生的畫作豐富了國美館典藏內容的多元性,並且對於戰後台灣早期省展體系美術史的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參考資料,對於台灣美術史研究的推動更深具意義。

主辦這次展覽的國美館編審林明賢說,美術史向來著重於對學院派,或是主流市場畫家的記載,而蔡草如一方面是民間寺廟彩繪工藝的翹楚,同時又在日據時代留學日本,孕育出以寫生為創作淵源的藝術道路,其身份是相當特殊的。

林明賢認為,蔡草如除了傳神的人物畫之外,他的畫作往往能再現「自然景點的美學特質,他畫的地方都能找到真實的景點,而那個地方的美,也確實就像畫作表現的一樣。」◇

蔡草如簡歷

1919年 生於台灣台南市

1937年 師事舅父陳玉峰先生研習丹青

1943年 入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深造

1949年 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53年 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56年 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58年 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一名

1960年 全省美展評審委員

1964年 創立台南市國畫研究會

1984年 應聘為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設計帳幕圖案

1985年 參加中日文化交流展

1988年 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當代人物藝術展

於台南文化中心舉辦七十回顧展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七十回顧展

1998年 於台南文化中心舉辦八十回顧展

1999年 於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八十回顧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黃淑女樹林市報導)一場超越時空、文化、宗教和政治的『真善忍國際美術巡迴展』在台北縣樹林市開展以來,不僅在藝術界引起震撼,口耳相傳下,前來參觀的民眾可說絡繹不絕。除了畫家細膩、傳神的寫實技巧讓大家讚嘆不已外,觀眾對『真善忍美展』啟迪人的善念更是感激在心。
  • 然而在時代沖擊下,有些新古典主義大師的學生或出自學院的浪漫主義畫家,也逐漸傾向強烈的個性表達,偏愛把種種處境中心理上的陰霾、情感的晦暗發揮在畫面的效果上。這浪漫思潮和工業革命科學研究的推波助瀾、加上照相機的發明,使得十九世紀後期的藝術發展相應地開始走向印象派的精神。
  • 在高雄市文化中心第二文物館展出的「李美格書畫展」,傳統工筆畫琳瑯滿目,令人驚豔,展出將於12日截止。1947年生於北京書香門第的李美格,是清朝李蓮英的曾孫女,自幼就跟隨擅長工筆人物畫的名畫家董壽平、秦鍾文習畫。曾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個展,佳評如潮。
  • 永遠年輕的賴梅春是其眾多粉絲中的漂亮寶貝,儘管行走過65個春秋,但青春的容顏與熱情有勁的活力,讓她在動人的微笑中更具魅力;才華洋溢的賴梅春擁有豐碩、精采的生活歷練,真誠待人與慈悲關愛是她行事的準則。她熱愛音樂、繪畫、舞蹈、花藝,舉手投足間無不散發出藝術氣息,大學時主修體育,舉凡所有動態活動都難不倒她,尤其擅長活動策劃、會議主持與團康帶領。
  • 「苦日子讓我成長」。夜市美少女黃佩蓉的父親染病,母親種菜拉拔4名子女,喜歡繪畫卻沒錢學,自修彩繪指甲與化妝,從高一開始跑夜市,累積出好口碑,預約客戶不斷,趁著暑假打拼賺學費分擔母親重擔。
  • 大華府地區國畫畫家徐百華老師將於8月8日與二十多位成人班學生舉辦師生聯展。預計有四十幅畫作,展期為兩個星期。
  • (據中廣新聞報導)英國一個骨董商羅勃茲運氣不錯,花了一點錢就買到一塊聖殿騎士教堂裡的彩繪木頭。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