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唐浩:反制極權政府的兩股民主力量

【大紀元8月30日訊】操控媒體訊息、壟斷發言權,向來是極權政府用來桎梏人民思想、遮掩自身醜事的必備手段。但如今,兩股民間力量的興起,卻不斷衝撞這套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讓極權政府越來越難一手遮天。

回顧今年6月,伊朗大選後發生的政府鎮壓抗議群眾事件,以及7月中國的新疆事件,許多關於衝突事件現場的第一手真相、第一手資訊,全來自現場民眾的觀察、攝影,並透過網路界當紅的「推特」(Twitter),在最短時間內向全球各地傳布開來。沒錯!這兩股新興力量就是「微網誌」(micro-blog)與「公民新聞報導」(citizen journalism)。

「微網誌」,顧名思義,就是體積輕薄短小的網誌(blog,又稱「部落格」),以創立於2006年的「推特」及2008年的「噗浪」(Plurk)為代表。微網誌雖然每則訊息僅容140字的篇幅,但卻擁有多方串連、立即回應等特性,因此只要用戶一發訊息,便能在最短時間內廣為傳播、並且一呼百應,起到相當巨大的漣漪效應。加上微網誌支援網路相簿(如Flickr)、網路影音(如Youtube)的連結功能,更讓這短短140字延伸出無限威力。

舉凡伊朗大選衝突、新疆事件中,均可見到大量描述現場動態的文字訊息與圖片,透過推特散播而出、並不斷更新。《華盛頓郵報》甚至在報導中直稱,「推特在伊朗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台灣這次「八八水災」中,許多受災民眾也是透過「噗浪」向政治人物求援,並透過網友的群起協助從而獲救。

「公民新聞報導」,是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晚期的一套新聞實踐理念。根據紐約大學新聞系教授羅森(Jay Rosen)的定義,「當過去被稱作閱聽眾的人們,拿起他們擁有的新聞採訪工具來彼此傳遞、交換訊息,這就是公民新聞報導。」

簡單說,上述的民眾透過推特、Youtube等管道發出文字與圖像訊息,均可稱為公民新聞報導。公民新聞報導的崛起,乃是起因於公民對於少數主流媒體、或官方媒體壟斷新聞報導權、事件詮釋權感到不滿。因此,公民希望透過這種策略,讓人人都可決定何者是新聞事件?該如何詮釋這個事件?

同時,公民新聞報導也彌補了媒體人手有限、無法親臨每個事件現場的限制,並且更能在第一時間內在現場紀錄新聞事件的發展與真相。也因此,公民新聞報導具有「反制專制政府及媒體」、「解消權力壟斷」的民主特性。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布羅禮(Michael Bromley)對33個國家進行研究發現,公民新聞報導在那些偏向獨裁、極權的國家特別發達。

而微網誌的走紅,無疑正為公民新聞報導的進一步發展添上燃料。二者相輔相成,成為反制極權政府的民主力量。@*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