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拆遷山坡地聚落 北市危地變綠地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23日電)台北市在2001年納莉颱風過後,陸續拆除雞南山、吳興街等危險聚落,拆除後的坡地成為公園綠地,民眾多了踏青新景點,也不用在颱風侵襲時擔心受怕,有效降低災害的發生。

台北市北安路501巷雞南山的土石流整治生態公園,草木扶疏,碎石步道環繞園區,站在觀景平台上,還可以遠眺美麗華摩天輪夜景,是許多台北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這塊坡地早年曾是台北市建設局列管的山坡地危險聚落。

2001年納莉颱風帶來驚人雨量,水淹台北市,捷運板南線泡在水裡,多處山坡地崩坍,位於北安路501巷的雞南山聚落發生土石流,多間民宅全毀。

颱風來襲,雞南山聚落幾乎都會發生災情,為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徹底解決問題,在總統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任內,台北市政府於2001年改採積極作為,發布拆遷安置、救濟補助處理原則,以「先安置、後拆除、再造林」原則,拆遷雞南山聚落。

台北市還有許多聚落像雞南山聚落一樣,位於潛在風險高的環境地質敏感地區,不適合居住,也無法透過工程徹底改善危險程度,使聚落及鄰近居民承受高度風險。

2001年至2003年間,台北市政府總計完成吳興街583巷、北安路501巷雞南山、松山路650巷15弄南側山坡的東側溪谷及自強隧道南洞口西側等安置拆遷工作,計拆除261間建物,協助358戶,1019人搬離危險地區。

當年遭拆除的危險聚落,在台北市政府與市民努力植樹造林,進行生態保育下,現在都變成公園綠地。「將雞南山發生土石流的地點改為鄰里公園,沖淡了原本悲傷的回憶,台北市民多了一處登山、出遊的新景點」,家住雞南山附近的台北市民林毅璋肯定這樣的作法。

回想當年執行拆遷工作,時任台北市政府建設局長的黃榮峰說,與居民溝通協調,拆遷危險聚落,不僅是全國首創,也改寫山坡地史,將青山綠水還給市民,也可有效降低災害的發生。

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災情,遷村議題成為關注焦點,台北經驗或許可做為其他縣市參考。不過,黃榮峰認為,遭土石流掩沒的小林村、新開部落情況與台北市不同,有必要因地制宜。

台北市政府於2005年制定拆遷安置自治條例,提升原本拆遷安置危險山坡地聚落的立法位階,但光靠政府的力量還不夠,最終還是要民眾配合,才是達成拆遷危險聚落政策目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