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休閒

希臘蒙內瓦霞 單一入徑的海上石城

在斯巴達時,一天無意間在書報攤上看見幾張蒙內瓦霞的風景明信片,當下便被照片中那座遺世獨立的孤城所吸引。侷促於海上突起的岩島一隅,背抵高聳的石巖,面迎深廣的大海,三面被城牆圈住,紅瓦石牆,自有一份從歷史的繁華與險惡一路存活下來的執拗與優雅。

蒙內瓦霞,這個引人遐思的名字,實則點明了她與伯羅奔尼塞半島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蒙內,意指「單一」,瓦霞,則為「入徑」;從伯羅奔尼塞半島要進入這座海上孤岩,單靠一條狹長的人工通道,跨過150公尺寬的狹灣。

今天這條約200公尺長碎石瀝青路橋是1971年修築的,前身則是一條十九世紀末砌造的道路,架築於更早的一座威尼斯石橋之上。可惜那座美麗的石橋,除了殘留下一尊橋頭的石塔之外,現已完全不見蹤影。其悠悠綿延的十四座拱墩和中段虛懸的浮橋,只能到官方文獻或旅人繪刻中去找。

所幸,我手邊便收得兩幅各在1834和1876年完成的繪刻影本。而六世紀首批岩島移民架設的一座木造浮橋,保留在一幅十七世紀屬名科羅內里(P.M.Coronelli)的印刻圖上;圖中清晰可見一座藕斷絲連一分三截的浮橋,擱在淺水之中;相對於岩城當時的榮景,這座木橋顯得十分低調,卻擔當著銜接或切斷與大陸塊之間關聯的重任。圖中仍可見橋頭一整排雄踞的樓觀。

抵達橋村葉菲拉

車子終點站在伯羅奔尼塞半島這端的葉菲拉(Yefira),希臘文的意思就是「橋」,因此這裡是個「橋村」。一下車便巧遇五位韓國半自助旅行的女子,她們也正好在找住處。六個東方女人便一起找著濱海的旅館。她們清晨才飛抵雅典,一路乘了七小時車,縱切伯羅奔尼塞半島,途中還攀登了斯巴達附近陡峭的拜占庭聖地米斯特拉(Mistra),又匆匆殺到蒙內瓦霞。米斯特拉,我之前花了三天時間參觀。

她們在蒙內瓦霞住一宿,明天一早又要趕早班車殺回雅典,參觀衛城;黃昏再轉往比雷阿斯港,搭夜船往聖托里尼。眼見面前的美景和周遭一派閒適氣氛,她們直呼太沒經驗,不該事先把行程排得滿滿,搞成一副衝鋒陷陣的模樣。但船票和聖托里尼的旅館費用都已預付,只得盡可能把握當下了。她們都是公務員,假期有限,拋夫棄子,來希臘度假兼觀光考察。

看見她們臉上極度興奮又極度疲憊的表情,我建議大夥兒先就近在海邊餐棚吃些新鮮海產,喝點啤酒,放鬆下來,再下海玩水。黃昏時可一塊兒散步去蒙內瓦霞老城參觀。她們欣然同意。

浸在冰涼的海水裡,那座蘊藏著層層歷史蹤跡的蒙內瓦霞巨石,就豎立在眼前,卻完全不見老城的蹤影。原來位處西邊的葉菲拉,只能對著蒙內瓦霞300公尺陡峭嶙峋的巖面興嘆。視線好時,舉目也只能瞄到岩頂冒出的幾截頹斷城牆。曾經盛極一時的上城朝東,與葉菲拉無上下相看兩不厭之緣。下城面向東南,得繞過四分之一座岩島才能見著。

此刻海水平靜,眼前幾乎空無一物的蒙內瓦霞,好似也洗盡歷史鉛華,僅蒙受夕陽彩繪,巖壁的色韻不斷變換,橘紅、粉紫、墨綠,終於沉入穩定的深灰,淪為夜黑飼養的一隻龐大而溫馴寵物,安靜蟄伏在水天之間,任憑海水呢喃輕撫。

這一刻,似乎驗證了心的無染本質,身體也被沖刷得清爽。換上乾淨衣服,六個女子以朝聖的心情,步入暮靄幽冥,踏上銜接蒙內瓦霞的窄道,趁夜涼訪古城。

--摘自 華成圖書《希臘的夏日旋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