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科學家發現心種源細胞 可修補受損心臟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1日路透電)研究人員已辨別出構成人體心臟的初期種源細胞(master cell),今天並表示,這種細胞有朝一日可用於製造補片,來修補受損的心臟。

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這項發現也令人意外地了解到,人類心臟在母親子宮中如何發育,以及先天性心臟病如何形成。

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Havard Stem CellInstitute)和麻省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Hospital)專家錢肯(Kenneth Chien)表示:「我們談論的這個細胞也許不會直接用在細胞治療,因為這有可能造成太多不同的細胞類型。」

但錢肯指出,他領導的團隊現正尋找一種正要形成心臟跳動肌肉的中間細胞、排列在動脈壁上的細胞以及其他類型的心臟細胞。

他在電話簡報中告訴記者,就比較近期而言,此一發現有助於了解心臟病成因。

他說:「這項研究對了解兒童與成人心臟病提供了新途徑。」

錢肯旗下團隊完全是以人體細胞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人類心臟發育方式與老鼠不同,而這是個意外發現。

錢肯質問道:「人類出生時,心臟體積比成年老鼠心臟大了1000倍以上,但兩者的初期胚胎大小接近。人類體積比老鼠大出許多,而且每一種內臟都比較大,怎麼會這樣?」

錢肯團隊在老鼠體內發現的源祖細胞(progenitorcells)僅存在48小時,但一隻老鼠由母體懷孕至出生僅須3週,而人類懷胎則須9個月。

研究並顯示,人類心臟是由這些初期心臟幹細胞片發育而成。另一個意外發現是,這些幹細胞片易於聚集在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的部位,包括心臟瓣膜和心室。

錢肯說:「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是一種幹細胞疾病。」新生兒至多會有2%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通常在出生數天或數週內就必須接受手術。

錢肯並不認為,利用這種細胞能培養出完整的心臟,因為此事過於複雜,但也許可藉此培養出補片,以修補心臟病發所損壞的部位或有缺陷的瓣膜。(譯者:中央社張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