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台灣英雄:林谷珍獨鍾國樂迷醉竹笛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2日電)從竹笛演奏到製笛專業,自1995年到2008年舉辦了19場「當代中國竹笛名家名曲演奏會」,林谷珍經營樂器生意、國樂團,又舉辦演奏會,即便已經為此賠了一棟房子,但他堅持還要繼續做,只因這些事「有興趣」、「有意義」。

為什麼賠錢生意有人做?琴園國樂團團長林谷珍認為,推廣國樂是做他自己有興趣的事,而在另一方面,傳承當代名家的音樂也是有意義的事,他樂在其中。

他很感慨,中國傳統的詩、書、禮、樂,礙於當時沒有錄音、錄影的設備,已經無法如實的重現從前的音樂面貌。可是,現在不同了,先進的科技能夠幫大家紀錄完整的音樂,我們這一代的音樂藝術得以保存給後代子孫。

林谷珍經營國樂樂器生意、國樂團,甚至舉辦名家名曲演奏會,在在需要資金,只是國樂界名家的演奏會不敵大環境的不景氣,加上在台灣欣賞國樂的人口不足,演奏會的聽眾席經常「冷颼颼」。

但他認為,與其說是台灣的國樂人口不足,或許該說國樂欣賞的推廣工作做的不夠。他相信以台北市的人口,只要仍有人願意欣賞國樂演奏,即使不一定是很懂,也應有足夠的聽眾可以支撐起演奏會的開銷。

但事與願違,聽名家名曲演奏會的聽眾就是不夠支應開銷,「你看這張曲祥老師在大陸的演奏會光碟,很好聽嘛!很令人感動。」林谷珍說著說著,心裡不甘又不捨,心想財團若能支持,就算是給員工、客戶聽,都絕對值得。

名字看似女生,其實是男生;林谷珍喜歡國樂,卻不是「林古箏」,他的專長是中國竹笛演奏。近年來,他更成為製作中國竹笛的專家,是台灣製笛唯一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大陸竹笛的好手。

他說,市售中國竹笛充滿不良品,使得專業的竹笛業者不好經營。因為有些教笛老師沒給學生正確的觀念,購笛者只聽到便宜就買,沒有一分錢、一分貨的概念。殊不知便宜竹笛音不準,就無法調整,不像胡琴、琵琶還可調音。

他說,鋼琴有身價百萬的名琴,也有新台幣10萬元的鋼琴,但音不能不準。便宜一點的鋼琴,音還是要準,最多就是音質差一點,但便宜的竹笛可能音就不準了,這樣的竹笛怎能使用?

林谷珍認為,好的竹笛聲音要帶有一點甜度,有一點「水」,音質比較靈敏,具金石之聲,還可吹奏大江南北的曲目。不論南方的溫柔婉約,還是北方的豪邁都要能表現出來。

林谷珍一開始除了製作竹笛,還找了木工師傅製作古箏、琵琶等樂器,只是海峽兩岸開放後,不敵大陸樂器的競爭,現在就只保存竹笛製作,而且還是他親手自做!

堅持國樂的藝術,林谷珍說,推廣國樂可找財團幫忙,但有些原則不可變。雅俗共賞不是不可能,但與時下熱門的綜藝節目結合卻無法長久,「綜藝節目的排簫王子、還是胡琴高手,你現在還看得到嗎?」熱潮過了就沒有啦!

林谷珍近年已成功轉型為音樂會主持人,擔任「導聆」,帶領樂迷走入美麗的國樂世界,讓跳躍的笛音躍入聽眾的心。他說,國樂界幾十年才能出一位名家,甚至要更久的時間,才有深厚演奏功力的名家出現,名家名曲演奏會要繼續辦下去。

他在1980年開始做國樂工廠,1982年成立琴園樂器及音樂教室,20多年來讓不少學校學生、社會人士進入美麗的國樂天地。這些經過音樂洗禮的人不管現在從事什麼行業,雖然不見得是演奏家,但總是樂友,都能喜歡音樂。就是這麼些「有意義」的事,讓他一直堅持不放棄。980712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