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文化變遷:1950-1980

font print 人氣: 404
【字號】    
   標籤: tags:

大多數美國人對於他們在1950年代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信心,他們同意有必要採取強硬立場對付全球共產主義,盡可能分享民主制度的利益。在國內,他們經歷了顯著的經濟收益和轉變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嬰兒潮開通刺激周圍城市郊區的成長,但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參與這樣的好日子,逐漸地,對於現狀的挑戰開始增加。

美國黑人發起一場運動以確保公平對待。他們在1954年贏得一項重大勝利,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兒童的分離教育設施與白人孩童不相等。此項決策使全國公立學校開始廢除種族隔離。1960年—由馬丁路德金恩2世(Martin Luther King Jr.)牧師為首加上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總統的支持—非裔美國人贏得公民權和投票權的立法。 一些黑人領袖,例如麥爾坎X(Malcolm X)反對種族間合作,而部分激進份子呼籲改革而導致暴力。然而,許多非洲裔美國默默耕耘,穩定邁入中產階級 ,造成美國社會人口的深遠變化。

六十年代末,美國許多婦女對於他們沒有與男性同等的機會表示失望。由作家貝蒂富爾頓(Betty Friedan)與記者葛羅莉亞史坦能( Gloria Steinem)領導,他們組織了一個運動以協助改變傳統,使婦女在商業和教育上有與與男子平等競爭的機會,但是,他們努力使保證婦女平等權的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的成果未符合標準,因為只有35個州予以批准,而必須有38的州批准。

新一代原住民領袖形成組織以捍衛政府許諾在部族的各種條約。他們運用法院系統重新控制部落土地與水權。他們利用立法進程獲得他們在居住與教育人民上需要的協助。1992年,首位當選參議員的原住民是班奈特豪斯坎貝爾(Ben Nighthorse Campbell)。

西班牙裔裔美國人,尤其是那些來自墨西哥、中美洲、波多黎各與古巴的家庭,他們在政治上變得更加活躍。他們被選為擔任地方、國家和民族的職位,並舉辦對抗歧視活動。例如,塞薩爾查韋斯(César Chávez)帶領全國各地消費者抵制加州葡萄,迫使種植者與他的聯合農場工人聯盟(United Farm Workers union)進行談判,以提高工資與改善工作環境。

許多學生在抗議越戰的政治活動上非常活躍,他們認為那是不道德的,他們組織大型抗議活動,最終迫使詹森總統開始進行和平談判。年輕人也開始排斥他們父母的文化價值觀,最明顯所謂反文化的跡象是長髮、搖滾樂以及使用違禁藥物。

美國人關注在環保組織減少空氣和水污染的努力。1970年,有了首次的地球日(Earth Day)慶祝活動,並設立了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環保立法反映了減少污染物對產業造成沉重代價的需求。

1950至1980年間的重大社會變革來自於一個公開、易變與多元的社會。有時轉變的需求是和平的,有時則是致命的。妥協是必要的。如同人們重新從行星內部重新塑造地表,美國面貌的改變更佳反映了其多種文化的基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5月1日,美國洛杉磯警方稱,他們目前抓捕的一名男子涉嫌在上個世紀70和80年代謀殺和強姦了至少30名婦女。警方懷疑這名男子就是當時使人心慌慌的「南國扼殺手」(Southland Strangler),也是美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人之一。
  • 自由主一語民主制度的原則—美國的政治基礎—天生源自於在處女地上建立新社會的過程。自然地,新國家將自視為獨特與優秀。歐洲將懷有恐懼或希望地觀察它。
  • 美國革命—脫離英國而獨立的戰爭—開始時是英國軍隊與武裝殖民地居民之間於1775年4月19日發生的小規模衝突。
  • 在脫離英國的戰爭後,13個美國殖民地於1783年成為13個合眾國。戰爭結束前,他們為其共同努力而認可一個架構,這些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提供一個統一但極度鬆散與脆弱的制度,喬治華盛頓稱之為“不牢固的結合”。
  • 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革命期間,他一直負責組織有效的軍事力量。現在他主要負責建設政府職能。
  • 1850年,美國是在兩個海洋間延伸的廣大國家。地理、自然資源以及發展上的廣泛差異在各地間非常明顯。
  • 南北戰爭於1861年4月開始,南方各州聲稱有權分裂,並且組成了自己的邦聯。其部隊先開火。北方各州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決心阻止叛亂並保護聯邦。
  • 美國內戰之後在數十年日趨成長,邊境逐漸消失,農村共和成為都市國家,大工廠、鋼廠、州際鐵路建立,城市增長迅速,而從其他國家來此的數百萬人在機會之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 至1900年,美國的政治基礎已經歷成長痛苦、內戰、繁榮和經濟蕭條。宗教自由的理想一直持續著。免費公共教育基本上已實現,並一直維持新聞自由。不過,在同一時間,政治權力似乎集中在腐敗官員和他們的朋友手中。對此,一個稱為"進步主義"的改革運動應運而生。其目標包括更大的民主與社會公正、廉潔的政府以及更有效的業務控管。
  • 《蔣中正(蔣介石)日記(1948—1954)》新書日前於國史館發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暨前國史館長呂芳上指出,這是一部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日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