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追求與放下

「答錄機裡的秘密」是一部動人的舞臺劇,因為十分受歡迎所以拍成了影片。它敘述的是一位十七歲的女孩兒得了肝癌直到病故的心路歷程。起初,病情的隱瞞和惡化使她感到沮喪和無助,恐懼和失落,而後隨著故事的展開引出了「安寧共同照護」的觀念。劇中營造出現實與夢幻交迭的時空氛圍,經由死亡與希望,愛與夢想交會的故事,帶領觀眾一起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這一期讀書會分享的影片內容雖然有些沉重,卻引領大家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它讓我們想到人的生老病死的過程就跟宇宙的成住壞空一樣,真實而必然,許多人的一生總是在追求財富、名望與情欲中迷失自己,其實,圓滿幸福的人生並不需要太多外在表像的、物質方面的填補,而是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家庭主婦小慧說:「就像影片中的醫生一樣,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意把不想回答的問題一一跳過,儘量回避許多必須面對的抉擇。醫生彷徨的說:「我以為我是向左走,結果醒來時卻發現我站在右邊。」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不得不放棄曾經的夢想與堅持,但是這個十七歲女孩卻反過來告訴醫師“事實上,有些夢想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在醫療上醫師是站在指導的位置,在某些方面,天真的女孩卻以誠實的態度帶給醫師很大的啟示。」

淑惠說:「我們常常選擇用快樂來欺騙自己,用忙碌來麻醉自己,藉此逃避問題,結果生活卻更空虛,更不快樂。我同意影片中提到的“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得了缺愛症”,我們要學會把心裡的煩惱向人傾訴;可是要找到一個會安慰別人的人卻很困難,所以我們不妨從自己做起──先學會安慰別人,關愛別人。」

陳敏說;「影片中木訥的醫生就像許多傳統的東方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也不擅長安慰別人,當她把這個任務丟給護士的時候,護士回答的也很妙──其實所謂安慰只是陪伴說說話就好,更簡單的說只要專注一些聆聽別人說話就好。」

「醫生曾感慨的說“我所受的教育並沒有告訴我,如何去陪伴一個快要離世的人。”雖然如此,他還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患者的關心,真正的做到視病如親。最後歷經痛苦煎熬的女主角留給醫生的一段話是: “人生旅程中重要的不是追求,而是放下,是沒有遺憾的走下去”。她感謝醫生建議她填寫放棄急救的同意書——雖然她拒絕了:理由是她終於體會到從小離家的父親對她的愛,並且說出了“爸爸愛你”這句話,所以她選擇接受父親愛她的方式──每個家屬基於愛的出發點,往往不願放棄任何一絲讓親人存活的希望,即使她明知道這個決定可能是錯誤的,會讓自己在臨終前受盡折磨與痛苦。她終於沒有填寫放棄急救同意書,痛苦的離開了人世。」

在廣播電臺上班的桂枝說:「透過今天的影片觀賞我才瞭解到所謂的“放棄心肺復蘇急救手術”是為了不讓最摯愛的親人或自己忍受可能沒有正面醫療意義的急救,原來這種急救手術很有可能造成內臟出血、皮膚焦黑的情形,可是卻適合一些意外車禍休克,溺水、電擊者的急救。而所謂的“安寧共同照護”已經在臺灣推動十九年了,結合了一個完整的專業團隊,如醫師、護理師、社工、藝術治療師、營養師、宗教師、志願工作人員等,可以有效的緩解病人的疼痛及後遺症,進一步協助處理社交、財務、情緒,和從宗教上靈性的探討面對生命的真相等事宜,讓人們活得更有品位、更有尊嚴,而且在安寧照護下的病患有可能活得比預期更久、更好。」

淑勤感慨的表示:「珍惜生命,因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提前做抉擇,因為善終是最好的祝福。我想我會選擇簽署「不施行心肺復蘇術意願書」。而且如果我是重症患者,我會希望我有知情權,因為通常家屬會選擇善意的欺騙,隱瞞病情真相,這會讓當事者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去完成他想要完成的事。」

可是也有人對此表示異議:「許多人有可能在知道真相後,無法接受殘酷的現實,而在瞬間崩潰,完全喪失求生的意志,讓原本可以存活的希望更為渺茫,因此要因人而異。」在討論中我們傾聽不同的看法,這將有助於我們在決定告知病人的時刻,務必多方考慮。

志成也發言:「過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如何死去,尤其是重症者,在他們失去表達能力時,他們死亡的決定權是操在別人的手中,如今我們知道了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蘇術意願書」的方式,便可以提早注明在健保卡上,必要時放棄急救,接受安寧照護,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家屬間對患者治療方式的紛爭,減少臨終病人的痛苦,還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在今天面對死亡的議題討論中,最重要的是告訴活著的人如何好好的生活,活得更健康快樂、更有意義。所以讓我們以更真誠的心面對生命,以更喜悅的心面對世界,以更慈悲的心面對他人。弘一大師的辭世遺偈說道:“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這是何等清朗曠達的心象景色!——想像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沒有牽掛、沒有執著,能將萬緣放下,才是真正的無悔。@*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