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毒奶事件被處分官員陞遷激起公憤

【大紀元4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華盛頓報導)在去年三鹿毒奶粉事件中被問責的一些官員在風頭過了以後獲得異地陞遷的消息,激起中國輿論和網民的強烈反應。人們紛紛指責目前大陸實行的官員問責制形同虛設。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日前,隨著一個題為「三鹿事件被處分官員竟異地高升」的帖子流傳,網民們驚訝地發現,由於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負有重要責任、被監察部宣佈處以記大過行政處分的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幾個月前已悄然出任安徽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

安徽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網站顯示,鮑俊凱早在去年12月就已經調任新的職務,擔任安徽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和黨組書記,相當於質檢總局裡的正司級,也就是說,比其原職務還升了半級。

與此同時,同樣因為三鹿事件而被河北省紀委、省監察廳給予行政記過處分的河北省農業廳原廳長劉大群,早在去年11月就調任邢台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並在今年1月當選邢台市市長。

*高調問責 低調陞遷*

星期五,中國多家主流媒體發表社評,批評鮑俊凱陞遷事件。北京青年報的評論說,官員一邊被問責一邊步步高陞,這樣的問責就有被虛化的危險,甚至淪為「政治時裝秀」。新京報則批評說,「高調問責,低調陞遷「降低了行政問責的公信力,也讓民眾感覺受到了愚弄。

*戲弄問責制*

三鹿奶粉事件志願律師團組織者之一、維權律師李方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中國正在逐漸建立官員問責制這種機制,但它尚沒有系統化,還在出現反覆。鮑俊凱異地陞遷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新的表現。

「總體來講,被問責的官員應該至少有一段時間不能任命,比如說我感覺一個3到5年的時間。總之,應該有個制度化的東西,你不能就是說像搞運動一樣的,這件事出來時問責一下,但是等輿論一過去,馬上又提拔起來。這實際上是對問責制的一種顛覆或者說是一種戲弄。」

*制度漏洞 問責制需被問責*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教授指出,中國就公務員的任用建立了公開考試和選拔制度,但還未就公務員和幹部的離職建立制度,以致出現辭職離崗的官員仍保留原有職級和待遇,可以伺機復出。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展江教授指出,許多官員利用制度的漏洞,即幹部或公務員除非遭受紀律處分開除黨籍和公職,或遭受司法調查和檢控,其職級和待遇維持不變,設法找復出門路。他認為應該清楚界定官員的停職和復出機制,使其變得合理和透明。

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認為,如果無理、無據、無程序,那官員的復出就很難讓人心服口服,這種復出就有點像「藏貓貓」,問責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問責。

*早有先例 體制下的常態*

香港開放雜誌主編金鐘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問題官員不受懲罰反被調任實際上是中共官場的一種傳統。金鐘舉例說,他們最近出了一本書叫「信陽事件」,講的是在1960年代的大饑荒時期河南省人口五百多萬的信陽地區就餓死了一百多萬人,當時的省長吳芝圃本人都說自己罪該萬死。可是,中央不但沒有懲罰此人,反而把他調到另一個省當省委副書記。

金鐘:「從歷史上的這些舊案、個案、遺留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這些年來,他們懲罰的只是一部份貪官,而對工作中的責任這些東西很多都沒有追究。從中央到地方一概是這樣。這個就是他們政治體制下面的一種常態。」

鮑俊凱異地陞遷被曝光後也引髮網民的熱議,不少網民認為不可思議,說這種做法「太不顧老百姓的感受”,太“荒唐”。也有不少網民稱“見怪不怪”,已經「習以為常」。

*匪夷所思*

網民「大饞貓也來炒股票」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一個對三鹿事件這樣一個在國內外都影響十分惡劣的食品安全事故負有責任並受了處分的食品安全主管官員,竟然在全國人民憤怒討伐的時候,被悄悄調往異地任職,並且是陞官了,這實在是匪夷所思。」

也有網民說,「這樣的人還有臉讓他出來,應該永不錄用才對。這麼做對得起那成千上萬的受害人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