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釭詩約:上山採蘼蕪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上山採蘼蕪』是漢代無名氏的古詩。「蘼蕪」也做「薇蕪」或「蘪蕪」,是一種廉價的野菜。這首詩,全篇十六行,共八十個字,人物只有三個。短短的對話中,寫出了當時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型態。

山採蘼蕪,下山遇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故夫:前夫。新人復何如:你新娶的妻子又是怎麼樣的女人呢?姝:漂亮。顏色類相似:容貌雖然差不多。手爪:手藝。新人從「門」入:正門;故人從「閤」去:邊門。縑:絲綢;素:素緞。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用絲綢來比素緞,新人是比不上故人的。】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這首敘述詩,到此就打住,前妻聽了之後有啥反應,咱們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她採摘這些野菜,是要用來維生的;在漢代有所謂「七去」或稱為「七出」的制度,男人可以拿其中的任何一項來作為「休妻」的正當理由。這七項是:不事舅姑、無子、淫佚、善妒、染有惡疾、長舌、盜竊等。這個女子到底是因為哪一項而被棄,我們不得而知。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四季分明、物產富饒、文風鼎盛之地。春天,在煙波浩渺的大小湖泊上,隨處可見那狀如荷葉幼芽、嫩滑爽口、據說是杭州特產的一種野菜——「蓴菜」。除此之外,尚有另一種與之齊名的「薺菜」,清明前後,外出踏青的人,在市郊區、野地上、田埂邊都可以隨手摘得,取來做羹、做餡真是清香鮮甜。

張翰,字季鷹,吳江人(江蘇省縣名,在吳縣之南,位於太湖東岸)。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耳,焉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翰是個才子,詩書俱佳,寫江南遍地菜花,有「黃花如散金」之句。他在洛陽當官,一天,因見秋風吹起,滿地落葉飛舞,於是一時之間,覺得時光這麼快就逝去,感慨萬千說:「人生貴在做事合乎心意,可怎麼能羈身在外做官,離家數千里之遙,卻只是為了要個名位、官爵呢?」於是叫僕從駕起了車回家鄉去了!

後來有很多騷人墨客,在詩詞作品中,只要是涉及思鄉情緒的描繪,都把它和蓴菜、鱸魚聯繫在一起創作,這就是「蓴鱸之思」典故的由來!

在古代,同樣是為了「野菜」的緣故,一個女的為之柔腸寸斷;一個男的為之罷官棄爵。人生際遇是如此的不同,值得我們後人深思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元又叫元宵。這一天處處張燈結彩,詩人則在晚上作詩歌詠。蘇軾也曾在元宵夜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
  • 唐詩有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像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
  • 以前的朝廷小官,待遇微薄,宋詩常將箇中苦況表露出來。例如:陸游「假中,閉戶終日,偶得絕句」中「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經常欠書店的債,又沒有酒錢。這即使是詩的誇張,想必與實情也相去不遠。
  • 中國的古典詩,喜歡論述自然與人生,而拿自然的永恆,與人生的有限,來相互對比。在自然的嬗遞中,人的生命,也不斷的推移。詩人喜歡用自然的美,與自然的變,作為人生的比喻和象徵——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 科舉時代,放榜之後,可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虛、失望,交織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寫落第生心情的詩,要算是盛唐詩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長安」。

  • 後漢桓帝(在位147→167)時,巴郡(四川)太守李盛,苛取稅金,百姓怨聲載道,因而流傳下這首歌謠。
  • 在詩的黃金時代唐朝之後,宋詩在題材上,嘗試著摸索新的領域。梅堯臣(1002→1060)的河豚詩,就是一個例子。梅堯臣字聖俞,今安徽宣城人。他曾任桐城主簿、河南主簿等職,官至都官員外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