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網評

苦膽:現世的專家

【大紀元3月23日訊】當代中國,專家隊伍日見膨化,以致有「經理滿街走,專家、教授多如狗」之說。許多專家其「專」座尚未坐熱,就已經被稱作「磚家」了。至於是扔磚,還是挨磚,只有他們自己心知肚明。這類專家,你別指望他們於各自的學科有專門研究,出什麼豐碩成果,少出點洋相,就很不賴了。

「臥槽泥馬」本是網民根據不雅「國罵」之詞的諧音自創的一個新詞。誰知,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段凡,卻在今年2月23日上海《解放日報》「新論」版的「專家解答」欄目內大做文章,並從《戰國策》中引經據典,煞有介事地詮釋了一通。豈料他引用的內容,純粹是網絡上的好事者編造的「惡搞」,頓時輿論一片嘩笑。堂堂高等學府的博士,沒有一點嚴謹的治學態度,沒有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竟然被網友的杜撰牽著鼻子走,這算不算學術失德?這個大笑話害得這家「華東地區第一黨報」險些下不了臺,段凡手段不凡啊!

而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的《宋楚瑜大陸行》節目中,當提到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一詩的篆字書法禮品時,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卻把這說成是「小隸」。然後,他又看著準備好的稿子把詩裏的字念錯。雖然學有專攻,但作為一個國際問題專家,一個文科教授,總該具備起碼的文史知識和文化常識吧。要求這種專家、教授具有國學根底的文化背景,全然是一種奢望,但怎能連本國漢字中的篆書與隸書都區分不清,還自作聰明地胡謅出一個「小隸」。明明是不知,偏要亂說,還講不講一點職業道德?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是面向包括國人在內的全世界觀眾的,這個劉大專家還真敢噴,不怕丟中國人的臉,無知者無畏嘛!連常識問題都搞不清,遑論「國際問題」!

一不小心,就扯上了學貫中西的余秋雨「大師」。誰不知道,余秋雨時常在公眾場合大談文化現象、文化傳承、文化建設等問題,是位「文化問題專家」。如果說,他把含有辭官、離職之意的「致仕」當成入仕做官,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擔任「青歌賽」評委的他在解讀李白《贈汪倫》詩中「踏歌」的意思時,居然不知曉此乃我國古代一種且歌且舞的藝術形式,這就叫人不好理解了。余秋雨作為戲劇學院的大教授,難道不清楚戲劇與歌舞的關係有多麼密切?他不懂「踏歌」的含義,實在說不過去,這是他業內的ABC呀。無怪乎金文明先生能在老余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兩本書中發現一百多處文史差錯,並且據此寫成、出版了《石破天驚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一書。不可否認,比起其他不學無術的專家、教授來,余秋雨要高明得多,其口才、文采也要好得多,而且還擁有不少粉絲。正因如此,他的誤導的負面作用也就更大。至於其道德層面的問題,那就遠非補上「踏歌」一課這麼簡單了。

我們不能苛求專家、教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個個俱是「萬寶全書」,可也不能容忍其屢犯文化知識和文史常識方面的低級錯誤,乃至隔三岔五地糊弄公眾。現時,中國的專家、教授大部份在經濟上已經相當富有了,有的還登上了顯示收入和財富的排行榜。然而,這批人在學問上、學術上、學識上、道德上究竟怎樣呢?「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這兩句出自清人王永彬《圍爐夜話》的諍言,擊中了今天這些專家、教授們的軟肋。這個屬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範疇的階層,該不致也「窮得只剩下錢了」吧?

(摘自《自由聖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