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施並錫畫作栩栩如生 還原古寧頭戰史

金門古寧頭戰史館陳列的13幅大型油畫,栩栩如生呈現60年前年國共激戰史實,吸引遊客的目光。但是您知道嗎?參與作畫之一的施並錫,竟是在「閉門造車」環境中還原戰史現場。

據中央社報導,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的施並錫,25年前應金門防衛司令部邀請,參加古寧頭戰史館戰畫繪畫,他日前帶著家人重回金門,欣賞當年的作品,才透露出創作秘辛。

1949年中共軍隊席捲中國大陸後,於當年10月25日由第10兵團出動9000多名兵力渡海進犯金門,在古寧頭遭到國軍第22、12兵團迎頭痛擊,血戰3畫夜,入侵共軍非殲即俘,史稱古寧頭戰役。國軍一戰不但保住金門,也奠下台灣安定的基石。

1984年,金防部在古寧頭戰場闢建古寧頭戰史館,緬懷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保衛金門的犧牲精神,由於欠缺戰爭照片,因此,邀請國內13位知名畫家繪畫戰史,施並錫為其中之一,他卻是作畫前唯一沒有到過金門現場的畫家。

施並錫回憶說,其他12位畫家是在1983年底即受邀作畫,他是在翌年4月1日才加入,可以說是臨危受命,由於時間有限,交通不方便,並沒有到金門現場,但因是專業畫家,反而是第一個交稿。

施並錫作畫的題目是「登陸激戰」,就在自家頂樓畫室日以繼夜趕工,以一個多月功夫繪出800號尺寸的油畫,直到掛畫時才首度踏上金門。

作畫時才37歲的施並錫,雖然沒有到過金門,但他曾到同屬戰地的馬祖北竿服役,深切感受過戰地氣氛,不過為求還原史實,施並錫蒐集相關戰史資料,了解戰爭經過,並到北市西門町購買軍服、武器、戰車等模型,還找學生當模特兒,終於完成「登陸激戰」。

喜歡看戰爭片的施並錫表示,從電影中獲得不少幫助,尤其是戰爭中風向、陽光照射角度等對砲火煙硝影響,才能使畫作更生動。

施並錫自稱是對軍事外行、政治不內行的人,他說,當時一心只想要還原歷史現場。

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25年後,終於能陪同支持他的84歲老母梁彩鑾、及愛妻宋素容重回古寧頭戰史館欣賞「登陸激戰」,老母一見畫作既驚訝又得意愛子能有本事,把幾百個軍人畫在一幅畫中。

第六度到金門的施並錫,再度提筆作畫,但這次畫的不是戰史,而是金門的風獅爺、閩南式古厝,對於兩岸從砲火相向到三通,走向和解,他說,仇恨、衝突都是多餘的,人類不應用戰爭、武力來解決紛爭。

施並錫進一步說,歷史不能遺忘,教訓必須記取,他衷心期盼戰史館設置的目的是希望人間不再有戰爭,兩岸和平相處。

現年62歲的施並錫畢業於台灣師大美術系,曾到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研所深造,1977年在台灣省立博物館舉行首次個展,1987年以「母與子」系列榮獲首屆席德進基金繪畫大獎。

他目前身兼員林青年畫會會長,暑假準備帶更多畫會同好到金門,讓更多人彩繪金門的美景,以人文、人本和人倫構建文明的社會。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施並錫,25年前應軍方邀請為古寧頭戰史館繪畫戰畫,17日回到金門提筆作畫,不畫戰史,畫風獅爺,他欣喜兩岸由砲火相向走向和解,感觸很深。//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