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書序:日本時代的世相人情

這些年,我不斷不斷在探索日本時代,追問那個異族統治的時空,人民在生活上看到什麼、做了什麼、體驗了什麼。之前出版《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囍事台灣》和《台灣摩登老廣告》,屬於同一系列,主要都以「物」著手,了解與感受台灣人接觸西洋文明的興奮與哀愁。

眼前完成的《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不追洋物,主題非關西方文明,而是觀看與感覺那個時空下,「人」與「事」、「地」交會,所展現具有時代風的世相人情,許多還深藏、綿延到當代。

現代年輕人愛看瑤瑤,以前的少年家愛瞄電梯小姐。當今山寨橫行,以前也有仿冒,最愛偽造味素。那個時候的可憐情人,最常去的殉情「名所」是台南運河。英俊瀟灑的台灣最貴單身漢,卻遲遲不結婚。1930年,大稻埕的台灣女性在一次問卷調查說出了她們心目中最偉大的人和最高興、最害怕的事,答案裡可是有蔣介石。戰前台灣有好幾萬中國人,每到雙十節,他們會掛國旗、坐車遊街慶祝。這本書就用三十幾篇文章,多面向的事件與世態,來趨近探求台灣前人的心靈與社會。

這些題目當然無法描述完盡日治社會民情人心,不過,從邏輯來說,也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滴水不漏,收納所有的歷史事實。這些題目出線,跟時下新聞給我的刺激有關。有時,我讀到不盡周延的說法,例如,指功學社創辦人是引進山葉鋼琴的推手,因可能讓人誤以為戰後台灣才有山葉鋼琴,我就把戰前山葉鋼琴在台的熱況說了一遍。又例如,媒體把王永慶年輕時用「兩百元」開米店,形容成貧苦,我也忍不住要辨證一下當時的「兩百圓」其實不小。

有時是某個當前的社會話題,誘引我去探索同一話題的日本時代版,例如,讀到日本古老的鐵道便當店歇業,自然就反問,日本時代台灣的鐵路便當長什麼樣子?有排骨嗎?而大陸遊客湧入日月潭,我就去翻報紙,找出1927年那一場讓日月潭首次登上台灣八景的票選活動;那一次,台灣民眾撒出三億多張熱情選票,愛鄉愛土的心教人讚嘆。

日本時代的民眾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目豐富且感情滿杯。我探索的路徑是大量採擷報紙新聞,因為那裡才有如小說、電影般的生動描述,有人影、時間、地點與聲音、動作、感情。舉例來說,追蹤到台灣人最早參與的那場馬拉松賽,我的做法是運用新聞報導,盡最大可能重建現場,帶引讀者重返比賽當時的情境。

我想,情境和故事才是歷史趣味的核心。人發出的言語、穿著的服裝、物體出現的動作,甚至天空晴或雨,才能建立情境,所以,種種細節最是要緊。在這本書中,我有許多挖掘,深到細節,一方面希望讓歷史情境更立體,可閱讀性升高,另一方面,時代的特徵從細微處看,更有味道,所以,也希望對大家更細膩了解那個年代有幫助,也讓電影、小說、漫畫、動畫、舞台戲、電視連續劇,能有更精準的憑藉。

我也衷心期待,這本書的話題廣度足夠做為一個時代的布景,描寫手法也足夠引起大家對那個時代的注視與興趣,然後動心想去追尋個人的、家族的、家鄉的日本時代。

書中〈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那一篇文章在報紙登出後,北一女有國文老師以此文為引,當作文題目,希望學生也描繪代表自己家族歷史的事物。老師還在提示上寫著─「張愛玲說:『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謹此再借,獻給各位讀者朋友。

全書完成,特別要感謝幾位朋友。

在北一女唸書時,我曾經代表班上去參加書畫比賽,陪榜而已,那次的冠軍是忠班的梁旅珠,一個多才多藝的風雲學生。大三時,她到法學院來修日文,我們才真正成為同學,從此變成好朋友。這本書準備進入編輯階段,我就想,「非壓榨梁同學的才華不可」。

書裡提到的事件,舊報紙多有即時的、動態的新聞照片,珍貴卻模糊。以前幾本書我常提出採用這類新聞照片,出版社和美編都有難色。這次特別央求旅珠把舊照片畫回來,重現當年。

旅珠總是依我指定的照片模畫,但也曾經發生拒畫的情事。被拒的圖是一個強盜,我的本意在讓讀者看看當時的犯人也穿橫條紋的囚衣,但她說:「他的眼神好可怕!」馬上在電腦刪掉那張圖,一眼都不願再看。旅珠就是這樣明亮善良的人,她的世界容不下汙濁。她的筆觸如其人,加上她所採用的畫筆,有十幾個黑白層次,更讓畫質增厚,散發善良溫暖,有通俗照片所缺少的溫度,也正是我想傳達的人情感覺。

模畫的過程,因為每一筆都要到達每一個最小的細節,每張圖對我來說,都放到顯微鏡下了,從不知道的諸多細節也浮現了。旅珠和我常在網路兩端一起細看好多照片,只為確定究竟衣服上有幾個紐扣之類的細節。也一起讀專書,確定戰前西方淑女的鞋樣和帽式。這種再深入讓我們再發現,是個興味十足的學習過程。有趣的是,我們意外發現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某一天戴反肩章了,真不知道那天失神的僕人是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