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4-2)

老子的「道」

以西方哲學範疇來看「存在」,道的存在論就有質疑了:

一、存在必須佔有空間和時間。老子的道是無空間、時間表現的,「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16章266頁)。道就是永恆,沒有時間的表現;道亦不須要肉身的空間位置,人可以獲得永生。我們不能指出道在何時、何個空間存在。雖然萬物無不包容在道內,但道是在時空之外的。道沒有時空觀念。道是無,至多是「道生一」(《道德經》第41章270頁)。這個「一」,恰恰說明道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形式。「一」,它沒有矛盾的對立。

二、存在要有質量關係的表現。但老子的道是無,沒有質量關係的表現。上面說「道生一」,以此來看,「一」是道的子,那麼道母就是無了,說明道是不可名的,而道的質是什麼呢?也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來。

三、以西方哲學對上帝的存在論述來看,也很難證明道的存在論。上帝在基督教裡,雖然祂看不見,摸不著,但祂是有格位的。祂具有身形、情感、性格等喜怒哀樂的人性。《聖經舊約全書》上記載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像來造人的;祂有發怒,如何懲罰人;祂有喜歡,又如何獎勵人等,都有人性的一面。可以說,上帝是形而上的存在,祂只是相比較形而下的人而言。但老子的「道」是形而上的無,它沒有格位,沒有相對。

老子的道,是形而上之上,無之無,它比那形而上又上了一級,理性思辨沒有了對象,面對無,他思辨出來的只能是無,他不可能再理性出什麼「存在」來。再說「存在」一詞,存在就是有。在哲學的辯證裡,它的對立面是無,它的否定式是「不存在」。

我們再進一步將其放在辯證法裡去辯證:無的對立面是有,根據矛盾論矛盾雙方缺一不可的原理,說無也是有以此證明「無」的存在是可以的。但這個辯證只是在形而上、第一個抽象意義上講的。也就是說,這個「無」的存在,是在實有的對立面上進行辯證的。而老子的道,是抽象的抽象,形而上之上,無之無,若我們根據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原理,不可能思辨出老子道的存在來。

故西哲們一看到超越理性的東西,都以「神祕主義」為稱,他們實在無言以表。司馬雲傑先生引經論典,洋洋大觀,對大道詮釋得唯妙唯肖,是一部難得的道行巨著。但我以為,悟道是個人的事,是吾精神境界的提昇。司馬氏將其提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道統、中華民族延續、振興的文化哲學本體,這個「道」就不是無為後而悟的道了,它是功用的,而且是大功用的。

以此有所作為來論道,我看這個「道」還是理性的「道」,不管司馬氏如何將道提昇到「純粹理性思辨」(司馬雲傑《大道運行論》導論篇32頁,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他說出的還是理性的東西,也是宋、明理學那些形而上學的道統,將道歸為「天理」的存在,還是走不出康德反思判斷力的目的論靜觀。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