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3-3)

人生之困境

儒學:「率性之謂道」(《中庸。天命章》第3頁,《大學、中庸》,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版),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彊恕而行,求仁近焉。」(《孟子》臺灣智揚出版社,83年版350頁)儒亦是用意中之意來包裝自己。

我把我的心性放大,包羅萬物,使「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引同上書357頁),其最高的理性統覺就是「自得」。我自認得到了整個世界,世界就在我心中了。

其方法是「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孟子》引同上書314頁)。人,只有用意中之意來包裝自己,才能是圓滿的嗎?還有沒有另一條道可走?

一個高山的頂峰,四週一片空廣無垠,寂靜無聲,那無邊無際的天,沒有雲彩,沒有星星,沒有一點物的襯托,空空如也。你一個人孤伶伶地站在頂峰上,此時此刻,那思維僵住了,那感性斷絕了與料的來源,那物質和意識,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他思,但沒有了對象,腦袋一片空白;他喊,但沒有回應,四週一片寂靜。

這個世界是什麼?它為什麼因我們而存在?上帝在呼喚著我們嗎?神祕,不可理解,一切回到寂靜…………柏克萊說:「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然,這個頂峰上的他,孤伶伶的被四周無垠的空廣所包圍,他無所襯托,無所聯繫,無所牽掛,他感知到的是空,他思,但他尚存在麼?

存在,這世界的一切都存在,包括那死去的、再生的、現存的、有機的、無機的,但當我作為主體的時候,那思維無所襯托,無所聯繫,無所執象的時候,這個思,終歸於空寂和虛無?…………我們看到站在頂峰上的那個人,他似乎一切虛無化了,但實則不然。他的腳還站在那大地上,他還活著,他還有感知,他還在思。他所認為的「虛無」,對面還是「有」:他還是在乎他的「存在」。他的腳,還站在那大地上呢。

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早就揭示了這個人類「生存意志」的本質。這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他石破驚天地道出人生的悲劇:這個人的生存意志,他一生下來就與這個表象的世界緊緊地相聯在一起了,意志不可能停止它的活動,它促使人的慾望沒有止境,人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活著就是痛苦。若沒有痛苦,這個人似乎也就不存在了,消滅意志才是他的解脫。

另一位哲學家尼采,面對叔本華「生存意志」的困境,他發展出一套「超人」哲學。他用「權力意志」取代叔本華的「生存意志」,企圖用「超人的權力意志」來戰勝叔本華的「生存痛苦」。他宣佈「上帝死了」,並要「重新估計一切價值」(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6—10頁,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8月北京第1版)。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