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霽「荷心荷境」藉畫來明心勵志

文/白亞士 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為人質樸、虛懷若谷,作品如出塵般的高潔清淨,畫壇上素以畫荷馳名的文霽老師,雖已年逾八旬,豐沛旺盛的創作力,七十年不曾稍歇,文老師精勤的繪畫歷程,今年5月於雲林科技大學甫開「2009文霽回顧展」,光輝的十月,又在南投中興新村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行「文霽-荷心荷境」特展,16日下午在福爾摩沙特展室開幕,展場分為「荷花」、「風景」、「其他」..四單元展出,並出版《荷心荷境-文霽畫集》,展期將至明年1月15日止。


圖二:文霽水彩作品「脫俗」,畫家於晨曦中體會新荷出水的清氛而完成。

畫展取名「荷心荷境」,意在藉〝荷〞高雅之特性來〝明心勵志〞,「境」與「鏡」同音、轉假借,展場運用一面鏡子,除了加強荷花作品的景深,並以鏡來-觀心、省思,現場以中興新村的荷花池為背景,展現畫家親荷、愛荷、畫荷之雙層影像,文霽畫荷都是現場寫生完成,文老師笠帽單車隱身於鄉間數十載,或在晨曦體會新荷出水的清氛而完成了「脫俗」,或在溽暑盛夏描寫「荷紅池綠」,深秋的「秋韻」、蕭瑟的「殘荷」,在在表現畫家一年四季觀察荷花的千姿百態、萬種情愫,畫面上色彩與餘白的運用,主觀的取捨、去蕪存菁,從運筆、點染到氣韻都是一氣呵成,當然還有筆墨酣暢、色彩淋漓的風景寫生也格外出色,欣賞文霽畫作中的華藻與雅致,在奔放、瀟洒的筆觸中,實飽有謹嚴的構成和濃濃的畫意!


圖三:文霽1990年水彩作品「溪頭情侶」。


圖四:文霽水彩作品「荷紅池綠」。

今年86高壽的文霽老師,1924年出生於河北東明縣,10歲習畫,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後即投入美術教育行列,創作以西洋水彩畫入手,擅長水彩與水墨,亦精於雕塑,曾先後任教於:臺中一中、新營高中、清水高中、北一女中、東海大學及中原大學等學校,1982年自北一女中教職退休,原寓居臺北,因深感市囂之俗苦,遂旅居南投中興新村,終日與荷田為鄰,朝夕親荷、畫荷而竟成荷癡,堪稱愛荷畫家裏的花中君子。

文老師在藝術生涯中舉行過一百多次的展覽,締造許多佳績,其作品屢獲全省教員美展西畫、國畫與雕塑第一、二、三名獎,曾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第十屆西畫部文藝獎章以及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畫作先後在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地展出,1966年獲得義大利第一屆「藝術及文化奧林匹克大會」繪畫銅牌獎。

年逾八十、從心所欲的文霽,畫荷獨樹一幟,晚近被畫壇封號「荷花大師」;今又出畫集,一本其人:不羨富貴、不附顯達、不喜酬酢,卻用情於流浪貓狗;畫家肉眼看透世態炎涼,卻用心靈畫出內心美好的感受與永恆,他的作品雖為畫壇所推崇,但他總謙虛的鼓勵和讚賞每個人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天才就是擺對地方的人才」,想想你我認識的畫家、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家、企業家……乃至億萬富翁等等,他們今日所擁有的,其實就是擺對地方而發揮所長。

荷心荷境特展的前夕,文霽老師流露出老人的智慧與觀眾分享:『凡成功者面對任何人、事,都有共通特性與優點:1.懂得吃虧就是佔便宜的道理。2.時刻保持微笑而不生氣。3.做事一定按部就班。4.秉持史懷哲的精神,發揮所長,樂於助人。5.養成良好的習慣。』@*


圖五:文霽作品-秋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