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神來之「筆」(四)

玉觀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兩大製筆中心

自古以來,中國最有名的兩大毛筆製筆中心為安徽的宣筆、浙江的湖筆。當然,其它各省亦有製筆,但名氣不如二者。

⊙宣筆︰

因產自安徽省宣城縣而得名。自唐到元,宣州是全國製筆中心。宣筆是以兔毫為原料,製作精良的紫毫筆。這種筆選料考究,製作技巧細膩,筆桿雕鏤亦精緻絕倫。書寫時運筆順暢,頗能適應不同風格書法的要求,故深受文人名士所推崇,並且是年年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當時許多詩人都曾賦詩稱頌,如唐薛濤《筆離手》︰「越管宣筆始稱情,紅箋紙上撤花瓊。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裡擎。」及白居易《紫毫筆》︰「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另宋朝歐陽修《試筆.宣筆》曰:「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為惠,尋復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都可見其對宣筆鐘情之深。

宣州當時最有名的筆工有黃暉、宣州陳氏、諸葛氏。黃暉,據傳他得到蒙恬製筆方法,所製之筆稱為「雞距筆」。雞距是指雄雞蹠後突起似腳趾,因筆鋒短而犀利,故名。白居易曾作《雞距筆賦》︰「不象雞之羽者,鄙其輕薄。不取雞之冠者,惡其柔弱。斯距也,如劍如戟,可擊可搏。將為我之毫芒,必假爾之鋒鍔。」讚揚此筆勁健的特色。

宣州陳氏,為唐朝製筆世家。陳氏製筆在晉朝即享有盛名,所製之筆特別為當時書法名家所喜愛。據宋朝邵博《聞見後錄》上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貼》,後世益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果卻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

這段記載大意是說,唐朝時宣州陳氏家尚藏有王羲之《求筆帖》,可見陳氏筆深受王羲之喜愛。唐朝名書法家柳公權亦曾向陳氏求筆,但卻不合用,此筆並不適合柳體剛硬勁健的筆法。

諸葛氏是宋朝宣州製筆世家,與宣州陳氏齊名。宋朝鄭文寶《江表志》上載:「宜春王從謙喜書禮,學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大意是說,唐朝時諸葛氏筆倍受詩人書家所推崇,當時有人為求得一枝諸葛筆,願酬以十金,並號為「翹軒寶帚」。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寫《書杜君懿藏諸葛筆》讚揚此筆。

直到宋朝諸葛筆仍甲於天下,諸葛氏還創製了「無心散卓筆」,此筆毫長約寸半,藏一寸於管中,一枝可抵他筆數枝,經久耐用,深受蘇東坡所鐘愛,故有《東坡題跋.書諸葛散卓筆》:「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

另據宋朝葉夢得撰《避暑錄話》上載︰「自唐惟諸葛一姓世傳其業,治平、嘉祐前有得諸葛筆者,率以為珍玩,云『一枝可敵他筆數枝』。」所以,諸葛氏筆尖勁神妙,擁有此筆的人,都視為古玩珍品。

⊙湖筆︰

到了元朝,製筆工藝更為精湛,產地遍及江南一帶,尤以浙江省湖州(舊稱吳興)所產之「湖筆」最有名,並逐漸取代宣筆,成為製筆中心。當時先後出現一批製筆名家,他們技藝精深,承攬包辦所有的「御用筆」,使湖筆聲譽日隆。如《清一統志.浙江.湖州府二》中載︰「舊志︰『元時馮應科、陸文寶善製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

湖州一帶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氣候溫和,所產山羊羊毛質地佳,是製筆最好的鋒穎首選,也是取代宣筆的主要原因。湖筆以羊毫筆最著名,選料以上等羊毫為主,配以少量兔、黃鼠狼毫毛,鋒嫩質淨,柔軟而彈性適中,經百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被譽為毛筆之冠。湖筆書寫起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

湖筆筆桿的製作,是選用當地優質竹子為原料,除棕竹、斑竹、湘妃竹管,有的以玉管、象牙、瓷管、琺瑯、黑彩描金、填漆及檀香、櫸木、烏木管等,再刻以雲龍、八仙、山水等圖紋,雕鏤細緻,色彩豔麗,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湖筆是毛筆中珍品,製筆名師輩出,元時出現馮應刻、張進中、沈日新等製筆名家,鄉人受其直接或間接指導切磋,技藝相承,所以製筆技術提升,製作更精巧,也因此湖州出現了「吳興三絕」之稱。明清時先後又有陸文寶、陸繼翁、施文用等製筆名匠出現。

據唐朝書法名家張懷瓘《書斷.僧智永》︰「(智永)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後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塚』。」是說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世居湖州之永欣寺,他勤練書法,並將寫禿的筆頭放入甕中,前後三十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了十甕禿筆,後來他把筆頭掩埋起來,取名為「退筆塚」。而他學習書法的決心毅力,必定也起了帶動湖州製筆的興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
  • 唐朝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繪畫藝術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書畫名家輩出。當時的製筆技術已能因應各種不同書體、畫風的要求。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