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李白詩歌賞析:〈哭晁卿衡〉

與遣唐使的異國友誼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西元717),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團來中國求學。學成後留在唐朝廷內作官,歷任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等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儲光羲、劉長卿、包佶、趙驊等友誼深厚,曾有詩篇唱和。

天寶十二載,晁衡五十六歲,以唐朝使者身分,隨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乘船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風,不幸溺斃。李白知道了死訊之後,非常悲痛,寫下這首〈哭晁卿衡〉。很顯然的,阿倍仲麻呂在唐朝與日本的學術交流上,是一個重要人物。又有傳言,此次海上遇難,晁衡未被溺死,他隨風飄至海南,輾轉回到長安,繼續仕唐,於大歷五年卒於長安。說法莫衷一是,他的生死倒成了個傳奇。「卿」是衛尉寺卿,唐時官名。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想起我的日本摯友晁衡,與我們作別之後,就離開了長安,乘著船,如一片樹葉兒般的飄泊遠航。(帝都,即唐京都長安。蓬壺,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此處泛指海外三神山。)】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他高尚的品德如同皓潔的明月,就這樣沉淪於大海之中,層層的白色愁雲,籠罩著海上的蒼梧山,沉痛的哀悼他的仙去。(蒼梧,指郁洲山。據《一統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

詩忌淺而顯。李白在這首詩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深邃的聯想,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體現了非凡的藝術才華。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在這首短詩中,我們也能品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雖是悼詩,卻是寄哀情於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自然而又瀟灑、寄興而又貼切。清麗幽婉讓人回味無窮。

Across the fields of  Heaven

Casting my gaze I wonder

Whether over the hills of Mikasa also

That is by Kasuga

The moon has risen

這是日本詩人阿倍仲麻呂以「明月」為題所寫的詩,英譯者是英國學者亞瑟威利。據亞瑟威利所說,這首詩最初是用中文寫的,後來被譯成日文,他再由日文譯成英文。直到今天為止,文獻上仍保有阿倍仲麻呂的兩首中文詩。可惜的是我們無法得知那首英譯的中文詩,原來是怎麼寫的。

李白與晁衡的異國友誼,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一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