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中國傳統箏曲介紹】板頭曲「陳杏元落院」

【大紀元9月30日訊】板頭曲的內容可分為寫情及寫景兩大類:寫情的樂曲多數取材於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如:「蘇武思鄉」、「陳杏元和番」、「陳杏元落院」、「哭周瑜」和「嘆顏回」等,這類樂曲一般速度較緩慢、感傷,幽怨的情緒居多。寫景的樂曲大多描寫山河的壯麗及大自然的多采多姿,如:「高山流水」、「大泉」、「風擺翠竹」、「百鳥朝鳳」和「寒鵲爭梅」等,曲調明朗,節奏輕快。

這首樂曲的內容取材於與戲曲同名的古典小說《二度梅》,描寫唐德宗時,忠臣梅伯高一家為奸相盧杞所害,僅梅伯高之子良玉隻身逃出,改名喜童,在已被罷官的前史部尚書陳日昇家當園丁。臘月初二,梅奎忌日,梅花盛開,日昇偕妻、子(春生)、女(杏元)擺案祭梅時,風雨打落梅花,杏元、良玉哭跪求神,敗梅重開。良玉暗祭亡父,為婢女翠環聽得稟報主人……日昇將杏元許婚良玉。北國犯境,奸臣盧杞唆使唐德宗命杏元和番,……路經邯鄲,杏元以望鄉為名與良玉同上叢台,盡訴別離之苦,揮淚而別。

杏元出塞行至雁門關時,她借拜昭君廟為名,在落雁坡投澗自盡,王昭君顯靈,將其送到河南節度使鄒伯符定州原郡花園,鄒妻收其為義女。良玉化名穆榮做了鄒伯符的幕僚。良玉丟失杏元所贈金釵,憂而成疾,金釵又被杏元拾得,疑良玉已死,悲痛欲絕。夫人得情,從中相助,使良玉、杏元重舊團圓,梅開二度。

此曲以深沉、憂鬱且起伏多變的音調,戲劇性地描繪出陳杏元落院遇救後向鄒夫人傾訴自己不幸身世的淒切情景。



http://www.youmaker.com/

河南箏,如:曹植有詩曰:「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而「奮逸響」一詞,恰如河南人的性格和語言,高亢粗獷、明朗諧趣。此一特性也表現在箏曲的彈奏技巧上,例如:大指的運指方式,主要是以大關節作為活動部位,而古箏在此曲中運用了許多河南箏派特有的演奏技法,如:〝游搖〞、〝速迴音〞以及〝大顫音〞等,深刻渲染了樂曲悽楚悲切的氣氛。

在樂曲中表現激烈的情感時,常運用〝大顫音〞的技巧,其顫音的幅度比一般顫音的幅度大,通常要超出一個小二度。

〝游搖〞是在河南箏演奏上一個很大的特點,彈箏時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由弱至強漸向岳山移動,左手同時作大幅度的〝揉顫〞,演奏時兩手的配合要協調,音樂表現很有戲劇性,也很有效果,它對表現河南箏曲較悲哀的旋律很具特色。

〝速迴音〞的表現方式是彈奏時,左手先把弦按至需要的音高,彈奏後將按音放鬆使音高降低小二度後再滑至原音高,並且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此技法是河南箏派中很有特色的一種左手技法,充分表現出樂曲中濃郁的河南地方風格。@*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