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講社會科學》推薦序

社會科學應該這樣學習

文/黃榮村
【字號】    
   標籤: tags:

很多人選擇研習理工學門,是因為對自然界的問題先有好奇之心,感到有一股不可遏止的興趣,然後投入時間了解,甚至當為一生志業。同樣道理,人文社會領域中,也應該有很多令人好奇的問題,但是很少有人像科學一樣,以「為什麼」的方式把它們寫在中小學教科書中。所以很多年輕學生在學習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數學時,心中都有一堆「為什麼」的問題,這也是激發他們想一窺堂奧的原因之一。

至於人文社會的科目,在過去因為鋪陳方法未能與時精進,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就把它們當「背科」來處理,並沒有一堆「為什麼」來激發學習者的興趣,以及提供進一步探索的動力,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一個教育結果。

其實人文社會科學可以是很有趣的,也有一堆「為什麼」的問題,祇不過這些問題不是發生在自然與物質界,而是在人文社會現象之中,尤其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最好的觀察平台。當然其他生物界也有很多值得研習之處,譬如動物的語言、社會組織與行為等項。

朱敬一院士學貫中西,以提攜年輕學習者多接觸社會科學的精要為己志,更難得的是他經常觸類旁通,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兼顧各種當代學理,總是能針對各種切身問題,講出一套「為什麼」的道理,吸引大家的興趣。這一次他將歷次系統化的演講,集成一套介紹「社會科學是什麼」的書,深入淺出地探討至少包括下述三類議題:

1.「是什麼」與「為什麼」:

人文社會現象多的是應該發問的問題,譬如說:大學為何要有長聘制度?何以無主物可以先占?刑法為何要設定比例原則?為什麼有些職業需要證照制度(如醫師、律師、與工程技師)?為何有些人老是遲到?為什麼制度會如此深刻的影響行為?犯罪率降低的理由是什麼?如何估計古代中國有多少人口?

2. 社會科學的跨界研究:

如何從社會科學關切的人類社會與行為議題之中,進行跨學科研究,以找到關鍵性的解答?譬如我們如何了解下列問題的全貌:理性與非理性、理智與情感、公平與正義、組織與效率、自私與利他。

3. 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

譬如:權利、自由與平等,人民與政府關係,政府、市場、環境、教育、全球化之互動運作等。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多的是這類與人及社會息息相關的問題,值得更多才智之士進入研習,甚至參與回答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規律與機制,學習的領域可以是經濟學、管理科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或心理學,在學習時也不妨跨界了解其他領域學者如何以不同觀點看待相同問題,如生物醫學、物理科學、或數學領域經常也有異法同證的研究。學問是不分疆界的,祇要你/妳心中有「問題」,每種學問都在旁邊等著替你/妳服務。敬一兄的書,很漂亮地闡述了這個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複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 我自己當媽媽後的現在,台灣環境變得很複雜了。雖然日子過得比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實,也就是更單一、更無聊了。
  • 生命是一連串失落的考驗,失業、失婚、失去親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實是失去自我身、心、靈的某一部分。在復原的路上,承認失落,尋找意義;重整新自我,重建新關係,完成悲傷的任務,將不難發現,Less is more!
  • 【編按】人在世間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對一個人而言,最難面對的失去是生命的喪失,

    自己的或親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論是你、我、他,不論是認識的、

    不認識的,大家同船共渡。長期從事安寧療護的蘇絢慧在

    《生命河流》一書中,與大家分享如何走向這個人生豐收的時刻

  • 閱讀保羅.霍肯的新書《看不見的力量》,從最後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讀到名為〈來自群眾的禮物〉的序言,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開始檢驗地球做為單一生命體的可能性,他後來命名的「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大大影響了生態學。這種假說宣稱地球會創造適合生命的條件,展現自我組織和自我管制的質素,類似於活的有機體。
  • 當我撰寫本文時,美國西部某州的州長正在發表就職演說,指出該州有許多不適任的老師和學生。但是他說,別擔心,說他和他的內閣保證讓他們負起責任。問題是,該州擁有全美最多的老師與學生人數,閱讀測驗的分數卻是全國最低,學校和圖書館支援評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說裡完全沒有提到。或許他認為,提高威脅會比增加書本效果更彰。
  • 離開這些孩子已經三年了,學校情形仍然沒有比從前改變多少,令我極度訝異。當我聽到新學校的老師談論班級畢業,他們說:「孩子們個個都已經長大,變成真正的紳士和淑女!他們變成熟了!」
  •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而發的活動,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許多重要的事物。成人們大概都能接受孩子從遊戲中學習的觀念,但視遊戲為兒童重要的心理溝通媒介,就較易為一般父母所忽略。
  • 在單純的遊戲中,父母以同理心,進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發覺恐懼的來源,不僅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支撐,同時,開創了一個發揮想像的空間,去表達、理解恐懼,從而走出恐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