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好老師無處不在

話說一千二百年前,唐朝有位著名的夫子韓愈先生,語重心長的提到:「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說這話的背景是士大夫階級,知識分子都自恃甚高,經常性的「惑不從師」以及「恥學於師」,且常陷於句讀文章的學習,少了生活技藝及生命之道的探討,因此韓愈先生對當時知識學習者的評價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社會環境變遷劇烈,似乎也進步非凡,對於知識的發展及累積更是速度驚人,但對於「師道」尊嚴,是否相較於過去,有多一些的進步,對於學習的內涵及方向是否優於古代,卻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省思。

在教育現場,我們看到好老師其實不少,多數老師經常是兢兢業業,教學並且兼辦行政,早出晚歸,不斷進修,不只教學生,還要親師互動,電話關心,並且接受專業評鑑;為了把每位孩子帶上來,十八般武藝可能都用上了,但受制於許多因素,不見得都能成效卓著,短時期產生正面效果。

在如此努力情況下,社會上對教師普遍的評價如何?在此很難量化,或與古代分出高低,但有一些感受是:不少家長都未教導孩子珍惜老師的教誨及指導,是以師道尊嚴是否能在此時予以釐清及重視,個人認為是目前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議題。

值此孔子誕辰紀念及教師節,緬懷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對老師完美的要求,在某個角度來說,是傷害了師道的尊嚴,將引導民眾及學習者批判老師。

當然身為老師,從事百年樹人的志業,是應不斷專業發展,高標準的自我期許,但為政者及為人父母者,對整體社會風氣及孩子觀念的引導,是有關鍵性的影響。

韓愈先生甚且提到:「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由此推論,當孩子內心有著「善」的標準,並且真誠謙虛的向老師學習,向大自然及週圍的人事物學習,保持對師道的尊重,將如 孔子一般,「三人行」就能發現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只要用心體會,每個人都將發現有許多「好老師」在自己身旁。如果現代家長能幫助孩子知道學校老師的辛苦,體恤老師的辛勞,孩子將會發現老師真是了不起,好老師無處不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