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止痛劑 食物發黴 也是洗腎幫凶

【大紀元7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台灣有兩百多萬人罹患慢性腎病變,全球第一的洗腎率背後,除了無所不在的鉛暴露外,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表示,食物中的「赭麴毒素」、濫用止痛藥劑與偏方也是重要成因。

林杰樑表示,台灣氣候濕熱,保存不當的五穀雜糧、中草藥,容易發黴而產生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前者會導致肝癌,後者會傷害腎臟。腎臟科門診病患中,有六成體內被測出赭麴毒素反應,且反應越強,腎功能越差。

止痛劑包括止痛藥與止痛針,南台灣因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因出汗脫水,若水分補充不足,止痛藥劑的毒性物質便不易被腎臟排出,累積成慢性傷害。

觀賞蠟燭 燭心也含鉛

此外像是紅丹、蜜佗僧、八寶散、驚風散、冬蟲夏草等中草藥含高量鉛,免洗筷的透明塑膠包裝上的紅色字體,有些可能是以含鉛的工業色素印製。同時,少在密閉空間燃燒蠟燭,美國近年發現,觀賞蠟燭的燭心部分含鉛。

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宏斌提出建議,中藥不會導致洗腎,只是要吃中藥治病前,建議可先檢查腎臟是否有問題。

不過,腎臟醫學會慢性腎病防治委員會主委黃尚志表示,洗腎的成因很複雜,台灣洗腎率偏高,其實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平均壽命延長很有關係。

黃尚志認為,健保給付洗腎,給了窮人存活機會,過去病患若沒錢洗腎,很快就會死亡。

黃尚志表示,台灣的洗腎標準比美國更嚴格,每年新增數千位洗腎病患,患者的平均年齡是六十四歲,並沒有年輕化趨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