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經濟最大危機 通膨擠下衰退

【大紀元7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 最近各國陸續出爐的通膨數據,一再反映出隨能源及食品價格飆漲,致使整體通膨數據不斷上升的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所以雖然經濟衰退之餘波未平,但現在全球央行不得不將焦點從先前美國引發的衰退危機轉向對抗通膨,只是這一波的通膨危機構成的挑戰勢必較先前的風暴更加嚴峻。

高通膨全球化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了OECD公佈的最新通膨數據,顯示OECD30個會員國的整體通膨從四月的3.5%上升至五月的3.9%,為2001年6月以來的最高紀錄,當時的通膨為4.1%。因此,各國無不盤算如何打消公眾的預期通膨心理並防止物價再飆漲。

OECD也證實,這次的通膨主要仍受到能源及食品漲價帶動,五月能源漲價14.6%,高於四月的12.4%,五月食品漲價6.1%,也高於四月的5.7%,其它商品及勞務的價格則仍相對平穩,去除掉能源及食物價之後的核心通膨率從四月的2%微升至五月的2.1%。若以國別比較,冰島的通膨率達12.3%居首,日本僅1.3%墊底。

除已開發國家外,其它國家物價亦快速攀升。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全球120個低所得新興國家的通膨由年初的10%,上升至3月底的12%,同期能源價格由6%上升至9%,這其中包括18個非洲國家。

中國的社科院預計今年全年通膨將達到7%,台灣官方預估今年通膨將去年的1.8%上升至3.29%。其它如先前公佈的印度躉售物價在6月初創下13年新高,德國通膨5月份躉售價格年增8.1%,創26年來最大漲幅,韓國6月消費者物價較去年同期上升5.5%,創下近十年以來最大的漲幅,菲律賓官方公佈6月通膨達到11.4%,創下14年來新高,越南通膨更是早已飆升到25.2%,引發亞洲經濟危機疑慮。

由於通膨持續惡化,如何因應通膨衝擊成全球央行當前的燃眉之急。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財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近期在倫敦接受BBC訪問時更指出,通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疑慮,尤其是開發中國家,而非信用市場危機。鮑爾森表示:「當環伺全世界,我想通膨才是第一大焦點,在新興市場無論是中國或蘇俄都一樣。而當不只單看油價,還包括食物,而且哪裡貧窮,哪裡就有大問題。」

央行態度分化

雖通膨對經濟的衝擊已達警戒狀態,但各國官方當前還必須兼防範經濟走向衰退,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央行都採取升息因應,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分析,全球央行的行動卻分裂為兩派,一派為歐洲央行(ECB)的積極升息,另一派則如美國聯邦銀行(FED)的裹足不前,美國經濟學家胡伯(Peter Hooper)也將這兩派政策做出比喻,ECB屬於較為積極進攻的「火星人」,而FED很像小心保守的「金星人」。

週四(3日),多個國家明確宣示以升息對抗通膨,歐洲央行已如外界預期於升息1碼,指標利率來到4.25%,瑞典央行宣佈升息1碼,升息後指標利率達到4.5%,印尼銀行亦宣佈升息1碼,指標利率已達到8.75%,智利央行預計於下週宣佈本年第三度升息。

相對地,美國在次貸風暴之下,經濟衰退的傳言此起彼落,對升息顯得有些投鼠忌器,財長鮑爾森雖然已承認通膨是全球經濟的第一大危機,但卻還是「非常支持」FED降息,FED自去年秋季多次降息後,近來主席伯南克開始強烈暗示將升息,只是時點還在搖擺不定,和美國一樣受房市風暴所苦的英國也一樣,英格蘭銀行並未在六月初升息。

據《經濟學人》分析,英、美當前的通膨僅限於燃油及食品,並非全面性的價格飆升,假若其它商品價格維持穩定,則高通膨應只是短期現象,當前主要的風險存在於商品價格的短暫波動可能會轉成永久性的通膨,但這個風險很有可能在美國經濟趨緩後消失,連帶使大西洋對岸的歐洲一起好轉。

無論如何,現在央行們普遍認同緊縮貨幣政策應該才是目前經濟解套之計,這代表大多數人還是承認高貸款利率的短痛,還是好過高通膨引發的長期經濟不穩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