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因應糧荒 冀望杜哈回合談判暨基改作物?

【大紀元7月13日報導】-世紀危機專題報導系列之八(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三日電)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沙漠化,生質能作物排擠穀物生產,全球正爆發前所未有的糧荒!科學家認為,全球耕地面積與人口成長呈負相關,研發高產量、耐旱、抗冷的基因改造作物才是因應之道。經濟學者主張,達成 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去除農業保護壁壘後,就沒有糧荒問題。

2008年 5月,上萬名索馬利亞民眾攜家帶眷走上街頭,抗議玉米價格飆漲,政府軍對空鳴槍示警,才暫時止住動亂場面。

這一兩年類似的抗議暴動不斷在各國上演,科學家以往所擔心的糧荒問題似乎提前引爆!

「人口增加與糧食短缺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所關注議題。

1950年全球人口不到30億,2000年已增加到60億。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約將成長至92億人,因此,未來40年間全球對穀物需求,每年約以1.2%至1.4%成長。但全球穀物生產收穫面積卻很難有相同成長速率。

地球現有耕地約15億公頃,約有一半用來生產穀物。根據美國礦物局的研究,全球穀物生產收穫面積最近20年大致維持7.6億公頃至7.8億公頃之間。美國農業部研究顯示,全球穀物產量最近10年約維持18億至19億公噸,總收成量幾已達瓶頸。

另外,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報告顯示,本世紀末可能出現極端酷熱、乾旱、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匱乏、可耕地面積減少等,均可能衝擊農業。

科學家所擔心糧荒問題,似乎已提前引爆。不過,經濟學者則認為,現今不是糧荒問題,而是糧食價格高漲問題。

換句話說,廉價糧食時代似乎已告終結。

面對這波罕見糧荒,各國都有因應策略,美國把生產糧食優先供應國內使用;部分歐盟國家擬限制小麥出口;阿根廷限制穀物出口;印度僅准許部分高價稻米有條件外銷,其餘糧食禁止出口;越南、泰國等稻米出口國也是優先供應國內,未簽約國家要求提供稻米,採逐案審核。

糧食問題衝擊各國,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認為,「其實沒有糧荒問題,是美國等先進國把玉米都拿去發展生質能了。若WTO能盡速完成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先進國家去除農業補貼及關稅壁壘,不要扭曲市場價格,讓開發中國家得以發展農業,就不會有糧荒問題」。

今年六月在羅馬登場的世界糧食高峰會,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共同發表「世界糧食安全宣言」,誓言消除飢餓,也籲請WTO成員國盡速完成杜哈回合談判,盡量減少可能增加國際糧價波動的限制措施。

一旦順利完成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是否有助於解決糧荒問題?

長期關注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談判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組織科技正林家榮認為,「農業問題不能用純經濟角度看待,因為各國政府為保護弱勢農民及本國糧食安全,通常會有政治力介入」。

「以往國際糧食市場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出口國多半要求已開發國家去除農業補貼或降低關稅壁壘。但2008年已逐漸變成賣方市場,日本等農產品進口國紛紛要求出口國採取禁止出口前,必須先經過WTO諮商」,林家榮分析。

「這波糧荒使許多糧食進口國主動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波糧荒可加速達成杜哈回合農業談判。但另一派學者主張,各國鼓勵農產品進口,也要有東西可以進口,現今國際糧食市場已變成賣方市場,可能更不利完成談判」,林家榮說。

不少科學家主張發展第二波的綠色革命,增產糧食來因應這波糧荒,其中,基改作物再度受到注目。

長期專研農業生物科技議題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中心主任孫智麗認為,面對氣候變遷、全球可耕地有限、地力鈍化等因素,「發展基改作物確實是未來的一條路」。

「基改農作物確實有助於提高農業生產力」,她分析,「透過基因改造,可培養出抗逆境的種子,可以抗旱、抗蟲、添加具抗老化等營養素、增加口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減少使用化學肥料,透過推廣生物肥料,還可讓農地重新恢復地力」。

不過,基改種子自問世以來,反對聲浪沒有斷過。反對者認為,基改科技加速農業工業化,讓生物多樣性消失,更重要是讓跨國生技公司得以壟斷基改市場,讓窮困地區數百萬農民處境更艱困。

「在科學界中,贊成與反對基改作物的比例大約五比五。物理學家反對最力,他們認為基改作物違背了大自然法則。在農業界裡,反對與支持者比例大約二比一,農業學者大部分較支持傳統雜交育種方式,而不贊成基改作物」,孫智麗觀察指出。

但這波糧荒卻使許多國家加速推動基改作物相關立法工作。

「歐洲國家大部分都很反對基改作物,其中反對最力的法國,日前也在龐大壓力下,通過基改作物種植管理法」,孫智麗說。

她表示,傳統雜交育種也是合成一種新的蛋白質,只不過,透過基因改造方式,可以更有效率,是一種知識型的農業創新。

但孫智麗也認為,農業有很大的問題是在於「分配」,而且目前大部分基改技術都掌握在全球前幾大生技公司手中,對小國及窮國農民確實較不利。

「國際糧價走揚,是受到天候異常與生質能政策的影響,未來要跌回過去低價價格已不太可能,糧價可能維持高檔,但會下跌」,孫智麗說。

在科學家眼中,在人口增加、可耕地未增加、氣候變遷成常態的前提下,「基改作物確實是重要的解決之道,是未來的一條路」。

只不過,在全球前幾大生技公司重金壟斷許多基改專利,以及基改技術有利農業大國前提下,想透過基改作物解決糧荒,也許不僅僅是科學議題,還牽涉到政治、經濟與國際公平正義等許多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