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宋代百戲》(四)

相聲「說學逗唱」之「學」的部份﹙下﹚

﹙續前﹚

二、 「叫果子」

屬於摹擬聲音的技藝可以「叫果子」為例,「叫果子」就是摹擬街頭做小買賣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樂性,並且適當的加以美化,與後世相聲的「摹擬市聲」如出一轍。如傳統相聲《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熱烈的掌聲︰

「……甲︰還得會吆喝,北京賣菜的么喝好聽,十幾樣菜一口氣的么喝出來︰『﹙學叫賣聲﹚香菜辣蓁椒哇,溝蔥嫩芹菜啊,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買大海茄,買蘿蔔,紅蘿蔔卞蘿蔔嫩芽的香椿啊,蒜來好韭菜。

乙︰嗬!這一大套。…』」

相聲的「學」有所謂「像不像,三分樣」,意思是雖然不可能全像,但逢關鍵之處,必須像「學相聲」、「叫果子」那樣,像真的,像活的。在這方面,從宋代百戲到今日相聲,仍然是一脈相傳的。那麼,究竟要像到什麼程度呢?在《東京夢華錄》卷九<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裡記載︰「樂未作,集英殿山樓上教坊樂人效禽鳴,內外肅然,止聞半空和鳴,若鸞鳳翔集。」

這裡說得很清楚,這些教坊樂人﹙此處專指其中表演那「百禽鳴」的口技藝人﹚在壽宴上表演鳥叫的技巧,已經到了能讓真正的禽鳥半空和鳴,完全以假亂真的境界。相聲中的「學」也是這樣要求的。

三、 「喬像生」

宋、金時期,一些有關百戲的名詞常常帶有“喬”字,具體涵義卻不一樣。「喬像生」、「喬像撲」、「喬影戲」、「喬打諢」等屬於技藝名稱;「喬合生」、「喬捉蛇」等屬於曲牌名稱;「劉喬」、「周喬」、「沈小喬」、「菜市喬」等,則屬於表演“喬”類百戲的藝人名稱。

與相聲的「學」相關的「喬像生」,是從「學像生」發展來的;就是以“發喬”的方式來表演摹擬技藝。那麼,“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是模仿,二是虛擬,三是滑稽。而滑稽才是真正“喬”的核心,所謂的“發喬”就是假裝愚謬、裝呆賣傻,或做出滑稽可笑的動作,好供演出對手嘲弄打擊與調侃。

近代相聲說學逗唱內容中的「學」,可以說就是“發喬”的藝術;一方面,以「像生」為基礎,學起來必須像真的、活的;另一方面,又常常採取“發喬”的方式抓“哏”取笑,組織“包袱”。例如傳統相聲《拉洋片》的<墊話>,前面部分有正經八百的學吆喝,像「學像生」那樣,必需是像真的、活的,以唯妙唯肖取勝;後面則是“發喬”,以拐彎的方式抓哏取笑︰

「………

乙︰只張口不成,你非得吆喝出兩個字來!

甲︰好吧,你聽著『買硬面…』

乙︰『餑餑!』

甲︰『新出籠的…』

乙︰『包子!』

甲︰『磨……』

乙︰『剪刀!』

(…中略)

甲︰你還真不錯,全猜著了。

乙︰什麼話呢!

甲︰我要吆喝幾個你一定猜不著。

乙︰沒那事!

甲︰你不信我們也試試看。

乙︰好,咱們試試,你再吆喝吧!

甲︰好,我吆喝『大小……』

乙︰『金魚來喲!』

甲︰『洋燈罩兒來!』

乙︰怎麼著拐彎啦?

(…中略)

甲︰『收拾……』

乙︰『桌椅板凳!』

甲︰『洋鐵壺咧!』

乙︰我說你怎麼又拐彎兒啦?

甲︰『粥咧……』

乙︰『豆汁粥咧、大米粥咧、江米粥咧、小米粥咧、棗兒粥咧、八寶粥咧、蓮子粥咧、玉米粥咧、高梁米粥咧…』我全說了,看你還往哪兒跑?

甲︰『臘八粥咧!』」

最後乙說了一大堆粥的名稱,以為再無遺漏,甲卻突然冒出「臘八粥」抖響“包袱”,也屬於典型的“發喬”手法。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