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笑話和相聲》(中)

歪講、吟詩答對

笑話跟相聲之間的傳承關係更多的表現在藝術手法方面,以下略舉數端︰

一、歪講

《啟顏錄》裡有這樣一個笑話︰「動筩又嘗於國學中看博士論難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動筩因問曰︰『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幾人未著冠?』博士說經書中沒記載,動筩於是說︰『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孔子弟子著冠者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問是根據什麼文章知道的呢?動筩說︰『《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座中大悅,博士無以應對。」

其實不只笑話,這種歪講的手法應用在相聲裡也相當普遍。

二、吟詩答對

《啟顏錄》裡有這樣一個笑話︰「唐有執法僧,形貌短小,於寺開講。李榮﹙人名﹚往共議論,只見僧人高坐誦詩說︰『姓李應須李,名榮又不榮。』李榮於是應聲︰『身材三尺半,頭毛猶未生。』」

可見笑話裡的吟詩答對,多用於互嘲與自嘲,常常帶有「打油」的味道。相聲將此一脈相承了過來,有段傳統相聲就叫《打油詩》︰

「兄弟四人進京趕考,老大忠厚,老二老實,老三要多奸有多奸、要多滑有多滑,老四不但忠厚老實,而且還不愛說話。四個人一路上聯句作詩,每逢老四,他就只說一個字。有一次吃餃子,奸巧的老三提出要按每個人所說的字數吃,於是大家以『燕窩』為題作了起來︰

老大︰抬頭看見一燕窩,

老二︰裡邊小燕八九個,

老三︰大燕出窩把食打,

老四的『餵。』字都到了嘴邊,老大趕忙把他攔住,提醒老四說︰『怎麼就只說︰『餵。』你要說︰『進窩再餵。』還吃四個呢!要不說;『等會兒餵。』還吃仨哪,『先餵』、『後餵』這樣還吃倆哪!』

那知憨厚的老四突然來了機靈勁兒,先說︰『…我把大燕說一說』,便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我把大燕說一說,清晨出窩把食打,展翅搖翎往前挪,飛過三里桃花店,越過五里杏花坡,桃花店前出好酒,杏花坡前美人多。好容易才把食打夠,抿翅收翎進了窩。大燕剛把窩來進,小燕一見笑呵呵,這個就把媽媽叫,叫聲媽媽你聽著,你在外面把食打,實在餓得我不得了。大燕一見不怠慢,趕緊叼食餵個飽。餵了這個餵那個,餵了那個餵這個……』想不到老四說起來沒完沒了,連老三都說了︰『甭數了,餃子都歸你了!』」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