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自然

寫意錦鯉記事(中)

(續前)

*選美魚VS.水泡魚

以下我們來說說這些魚是怎麼被淘汰的;當魚場每年用良好的種魚孵出高達200萬到300萬尾的魚苗後,他們會養到一隻大約身長五公分左右,好讓這條魚初步的體型、質地、模樣三大要素都浮現出來了,可以辨視了,便進行第一次的篩選。

您知道這樣做後,會留下多少條有資格存活的仔魚繼續飼養嗎?十萬尾?五萬尾?……不,真正的比例低的嚇人,因為只有1萬多尾得以存活,其他的淘汰仔魚必須「清除」,也就是說,他們必須確認這批淘汰的「水泡魚」會被做成飼料或魚餌,絕對不會流通到一般買賣的水族市場去,這樣才不致打亂錦鯉交易行情,影響玩家收益。



是誰任意決定了錦鯉的美醜與命運? (于晴飛 攝影)



「幸運」存留下的仔魚,之後可以繼續養到15公分﹙括號『幸運』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幸運﹚,便批發給各地經銷商,這些小魚可從數十元到數百元賣出,一年左右身長長到兩倍﹙約30公分﹚,顧客購買價就從千元起跳了。

但您知道,精明的魚場老闆並不會將仔魚全部出清,他一定會留下數百尾品相良好的魚作為明年的種魚;其中還要再精挑細選出一些「精品」,養到可以參加各類鑒賞拍賣會了,還要按季節給牠們吃添加色素的飼料,使錦鯉的顏色更加光亮、鮮豔!﹙有些含進口添加劑的飼料甚至能使錦鯉身上的色斑發生斷開的變化,讓身價三級跳。﹚通過這樣一個個風光的「選美大會」,便能炒作出高價位的「明星」。



「優質」的錦鯉,往往需花費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來培養。 (于晴飛 攝影)

*玩物魚VS.評鑑魚

這是不是另一種夢想工廠?人們也在錦鯉的經濟產業中「追星」;似乎這是一場遊戲,跟人們進行鬥牛、賽鴿一樣的「遊戲」,…文化與文明在此包裝著一切殘忍,金錢左右了人心;在無數的價金、賭金、獎金之下,所有動物都變成了玩物!人們為求「一將功成」製造出一個明星,不惜使牛、鴿、魚,甚至賽「狗」賭「馬」鬥「蟋蟀」養「甲蟲」的,把所有動物都拿來「萬骨枯」也在所不惜,……這是什麼道理?

要知道錦鯉不是簡單的浮游生物,牠的壽命依品種的不同,可以活二十年到六、七十年的都有,簡直一條魚就跟一個人的壽命差不多,是相當長壽的魚類。人們拿牠來任意操作、不合意就毀棄,這樣真的好嗎?



在池中與野鴨同游的錦鯉,當不知自身能存活並長成,有多麼幸運。 (林遠志 攝影)



錦鯉選美向來被認為是一件風雅的事,因為錦鯉是從無到有,是人類自己在一百七十年間發展出來的,因此比較所有花色種類,大致歸納了18個品種,以鑑賞的觀點來看斑紋及魚鱗狀態的話,又細分成13種斑鱗;加上行家注重魚身上的色彩分布要均勻、對稱,看魚活動時,身上的圖案還要有動態、要有重點!因此要完全學會識別錦鯉的等級也不容易。

進一步除了比色澤、比體型,錦鯉因為長壽,還可以比較誰養得大,在日本大到超過一公尺就可以當傳家之寶。﹙歷次選美「巨無霸」的冠軍鯉大約都是年近半百的高壽,八、九十公分的身長。因為錦鯉身長超過45公分之後就長的慢了。﹚總之評比的標準很多,也非常專業,還要加上傳統美學的雅逸,競價拍賣的財力,才能一次搞定。……拿前年2006春到去年2007年春舉例,中國內地一窩峰的炒作哄抬,那一年東方錦鯉在全球熱賣,讓某些錦鯉的身價翻漲了25倍!

*投機魚VS.理性魚



在人類的世界中,到底是錦鯉可愛,還是牠帶來的利益可愛? (于晴飛 攝影)



印象中只記得蘭花曾經被炒作成天價,最後都是空!不過那應該也是二十餘年前的事了;蘭花早已回復到市場機制,平衡在一個相對理性的價位上。

但現在錦鯉很熱門,節節走高的價格已經讓人嗅到一絲非理性的氣味了,尤其近年大家競相用互聯網作為錦鯉交易的炒作平臺,各種錦鯉拍賣資訊似乎開始訴說著投機心理,畢竟錦鯉不是稀缺物種,審美價值的評判也非常主觀。因此,這些魚最終到底能賣出多少錢?能賣多久這個價位?又有誰能夠回答?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