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全球糧價暴漲 各國競相簽密約搶糧

【大紀元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璟綜合編譯)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間全球糧食價格已上漲83%。在糧價攀升的同時,美林證券糧食預警報告亦指出全球糧食儲備只夠吃60天,各個儲備量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點。為了保障糧食供應,避免發生動亂,各國紛紛與糧食供應國簽訂密約。

小麥貿易商透露,烏克蘭和利比亞將達成一項協議,烏克蘭將釋出10萬公頃農地種植小麥以供應利比亞的國內需求。分析師質疑該項協議的可行性,因為烏國政府年初才宣布實施限制糧食出口條例,但外交界人士表示,國與國之間的協議應該可以規避該項禁令。

1990年代,各國政府相繼放棄糧食自給自足政策,開始仰仗國際市場糧源。但今日由於糧價上揚,加上世界主要稻米、小麥與大豆的出口國,如:阿根廷、越南以及蘇聯已經嚴格限制糧食出口,引起糧食進口國家對國內農產安全儲備的疑慮。

糧價上漲正使一些國家的貧窮人民面臨飢荒威脅,如菲律賓、印尼、海地、埃及、象牙海岸、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以及喀麥隆,更因糧價飆升而引發社會騷動。

各國政府無不尋求與糧食生產國進行私下以物易物協定或簽訂雙邊合約,以確保該國糧食供應無慮,進而穩定社會秩序。

埃及與敘利亞首先達成以物易物的協定,開羅同意以稻米來交換大馬士革的小麥。

菲律賓政府於上個月也試圖要求越南對其出口150萬噸稻米,努力彌補國內已經超過200萬公噸的缺口,但卻遭拒絕。

穀物貿易商指出印度在過去的兩年皆須進口穀物,它也已經與哈薩克進行談判,確保未來小麥供給無虞,但未悉雙方是否已達成和議。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糧食貿易司司長阿巴斯安表示,由於全球正走出糧食供應充沛期,進入一個糧食供應更為短缺的時期。各國之間競相使用雙邊協議來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的案例愈來愈多並成趨勢。「有些國家甚至熱衷於這類協定,因為在未來若遭遇糧食短缺時,他們可以藉此獲得糧食的供給。」

一些富裕的國家也利用農作物衍生性金融商品(derivatives),如:芝加哥大宗物資交易中心的小麥、玉米和大豆期貨,來管理糧價風險。(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