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的交會

文/布倫.阿特列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耶誕市集採購夢幻我不想在此羅列所有例證,好證明自然界和藝術界中普遍存在著規律性的現象。我們的目的是研究對稱性及其形式的基本內涵,繼而為在迥異的條件下、為何相似的形式會出現,提出解釋。本書還將評點美學概念及其蘊涵的數學理念。藉由研究藝術和科學的互動關係,我們將較能理解二者之間的融合統一,並洞悉人類偏愛對稱性的心理因素。

觀察的力量

現代科學所使用的觀察技巧,是由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所應用的技巧演進而來的。有人說科學最偉大的發現便是科學本身。然而正是藝術家在描繪自然的過程中,首先學會以真實、客觀的角度觀察自然。對藝術家而言,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重新體現「以人做為衡量萬物的基準」的經典概念。

早在達文西出生前25年,少數眼光敏銳的藝術家就開始使用新的方法,以正確的比例客觀地觀察、反映自然。達文西開創了線性透視法。身為一名業餘畫家,他的作品為數不多,其中的兩幅卻成為繪畫史上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他還留下了數千頁的觀察、思考紀錄和草圖,內容涉及了各個領域。近幾年,包括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解剖學家、植物學家在內的科學家們,對達文西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進行了仔細研究,再一次認定達文西才是第一位現代科學家。達文西的研究方法預見了一個多世紀後伽利略的發現;他思考問題的獨創性、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在500年後的今天仍然影響著我們。

用雕刻的方法研究科學

一種陳腐的哲學觀點認為,科學僅是分析的過程,而藝術僅是綜合的過程。這種觀點告訴我們,科學家把研究對象分解開來,而藝術家則把它們結合在一起。雅各.布魯諾斯基(Jacob Bronowski)對此一誤解予以反擊,他指出:實際上,科學家既要分析也要綜合,藝術家也是如此。無論分析還是綜合,想像力總是始於對大自然精細的觀察和分析,再以綜合告終,藉此,富有創造力的頭腦終將超越自然給予我們的制限和軀體。

布魯諾斯基將雕刻的概念導入科學。自菲狄亞斯(Phidias)以降,雕刻家開始將隱藏於粗糙石材中的雕像毛坯擬人化,想像它們正等著被釋放、被創造。米開朗基羅曾寫道:我們與生俱來的神性使靈感與雙手融為一體,去塑造一張臉孔,用藝術的自由力量,將脆弱的肉身化為堅固的石像,賦予它生命的靈動。藝術家所能做的,只是用一雙手褪去石料的冗餘,展現蘊涵其中的美。

同樣,科學家也會想像物理定律已以某種特有形式存在,等待著他們去發掘。但實際上,物理定律並不像雕刻毛坯那般絕對地存在著。在不同的雕刻家手中,石塊注定被塑造成不同的形態。然而,在不同科學家的眼中,定律雖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現,但最終會相互趨近、達到統一。依問題提出的精準度,答案也許不盡相同,但都是正確的。

極端化約主義

某些領域的發展(特別是藝術和科學)總要在發現真理前經歷波瀾起伏,有時跌跌撞撞,有時猛衝向前,偶爾還開倒車。冒著過度精簡的風險,以下提供相反的兩種觀點。

曾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頻道播出的《文明的紐帶》(Connections)系列中,擔任製作人與主持人的詹姆斯.柏克(James Burke)斷言,文明進步的根本是漸進變化的累積。與柏克共事過的布魯諾斯基,卻在稍早另一個電視系列《人類的躍升》(The Ascent of Man)中宣稱,文明的進步是以「革命」這一階段性變革的形式來表現。

在我看來,這兩種變化都是必不可少的。漸進變化反映了常態,但極端的化約及整合則為周期性的需要,為累積的漸進變化帶來條理。這樣的變化發生在科學、藝術中,也出現在其他各個領域。布魯諾斯基便曾簡潔地表述:「儘管科學和藝術同屬社會現象,但任何科學或藝術創新,都只有當人由混沌中,重新找尋到一種新的、深層的一貫性時才能產生。」

極端化約主義對科學和藝術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科學領域,我們總是試圖歸納出定律的最精要處,各種物理定律的綜合統一,就體現了向單一形式靠攏的極端化約,這也是物理學的終極目標。藝術中的化約主義則常以一種自然、合理的方式進行,即循序漸進。十七世紀的維梅爾(Jan Vermeer)顯然已將此一方法付諸實踐,19世紀著名的色彩大師透納(J. M. W. Turner)又將其推進一步,最終於20世紀由幾何抽象派畫家羅斯科(Mark Rothko)開花結果。甚至早在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的晚期,在他創作系列雕像〈囚〉(Captives)、塑造了從原始石塊中浮現而出的形體時,化約主義就已在其間運作。

如今這一系列雕像在佛羅倫斯的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崒cademia)內排成長長的一列,引領遊客通往安放〈大衛〉(David)的展廳。在另一個後期作品〈隆達尼尼的聖殤〉(Rondanini Pieta)中,米開朗基羅拋棄了現實主義,以矯飾主義的形式將人物的四肢延長。這些作品儘管未完成,其實已完美無缺,就像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一般。

米開朗基羅去世後的半個世紀,林布蘭放棄了纖細的畫筆、不再專注於細節的刻畫,而是大膽使用多層次畫法,描摹人物的靈魂與性格,這時期他創作出幾幅繪畫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肖像。

摘自《數學與蒙娜麗莎》 時報出版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京都以前是日本的首都,有很多大型美麗的寺廟。這裡和東京不一樣,有很多公園和山丘,真是一個很碧綠、很寧靜的城市。美麗的庭園裡也有很多茶館,很多時間我都待在茶館練習日本茶道。
  • 你的心累了嗎?你渴望每天張眼看到不同的窗戶,半夜在旅店醒來凝視不同的星空?探索文化之甘美,來自長途旅行的跋涉,在每個文化被揭示的瞬間,心靈得以綻放,釋放掉生活的勞累。
  • 每個人都不應該因為膚色以及他所無法控制的疾病而遭受到不公平的歧視待遇。可悲的是,這種公平正義的論調,在現實的社會裡,不過是天方夜譚。諾西一出生就面臨膚色以及遺傳疾病──愛滋,而遭受雙重的不平等待遇;悲慘的命運因為遇見了蓋兒媽媽,才譜出可歌可泣的樂章。
  • 「我叫吉姆」,我做了自我介紹,握了他瘦瘦的小手。

    「你可以叫我諾西」,他回答。

  • 許多早期的賞鳥人對目前坊間各式各樣、完善精美的鳥類圖鑑一定都有非常多的感慨:你們現在賞鳥真是幸福啊!想我們當年……唉!年紀到了,就不免想當年。
  • 溫暖多樣化的台灣,不僅涵養了150多種留鳥,每年也吸引了許多遷徙的鳥類來報到。位處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台灣的賞鳥風氣及熱潮一直都維持不墜。
  • 教育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社會進步的基礎建立在每一個人民的素質和素養上,而教育則是改變一個人的唯一途徑。所以,不管是政府、家庭或是個人,在教育上的投資永遠是最大的贏家。
  • 到底要不要考試?要不要排名次?要不要公布班上同學們的成績?考試會不會形成孩子的壓力?

    我想,有時候得看孩子周邊環境情境的互動,才能確定考試是壓力還是鼓勵……

  • 本公司雖然是全美最大戶外用品公司,年營業額兩億六千萬美元,但從理念、制度到員工、老闆,甚至顧客都很怪,公司成立50年來,已換過六位CEO。應試前請確認您可以適應並認同以下八大法則。
  • 《數學與蒙娜麗莎》中文版的推出讓我感到十分榮幸,也非常感謝時報出版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原書英文版於2004年4月15日(即達文西誕辰日)由史密森尼出版社(Smithsonian Books)出版,在美國短短14個月內,精裝本便已重印7刷;而在甫出版兩年內,平裝版即於2006年3月面世;此外還出現多種語言譯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