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旅日中國導演靖國神社影片引爭議

【大紀元3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小玉2008年3月12日東京報導)一位旅日中國電影導演的新作《靖國神社》即將在日本公開放映。影片導演李纓強調記錄片的宗旨是希望人們從全新角度走進靖國神社,理性認識歷史,而不是有人指責的“反日”宣傳。日本歷史學家指出,靖國神社的爭議反映日本社會至今在歷史認識上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接受記者專訪的李纓說,1989年來日以後在日常生活感受到中日兩國在歷史認識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激起他創作衝動的是1997年他參加的一次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會。他說:“這是以否認南京大屠殺為目的的研討會,會上放映了當年日軍拍攝的一部題為《南京》的記錄片。當出現日軍進入南京城舉行升國旗儀式的場面時,全場一片掌聲,這給我很大的刺激。”

*多層面含義*

李纓用“超出想像”描述他當時的心情。他認識到這不僅僅是停留在一個學術上的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問題。他開始考慮把日本歷次戰爭陣亡者作為“英靈”祭祀的靖國神社作為切入點,追尋其中多層面的含義。

經歷10個春秋,李纓完成了記錄片《靖國神社》的製作。他希望這部影片讓日本人、中國人以及世界以全新角度走進靖國神社,理性看待歷史。

影片把焦距對準8月15日戰敗日,沒有一句解說詞,而只用鏡頭展示過去10年靖國神社的種種畫面:一位老者長年累月精心製作“靖國刀;當年老兵重新穿上軍裝手舉軍旗參拜靖國神社;一名一名反對首相參拜的日本大學生在靖國神社遭人毆打,人們叫喊“中國人滾出去”;台灣原住民要求靖國神社歸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被拉上戰場的祖先靈位。

《靖國神社》記錄片曾經先後正式應邀參加了2007年釜山國際電影節和200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4月起將在東京和大阪公開放映。

*日議員批影片“反日”*

影片引起日本社會關注。星期三在東京專門為日本國會議員舉行了一場試映會。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自民黨眾議院議員稻田朋美以及其出任會長的“傳統與創造之會”以該片內容“反日”為由通過文化廳提出舉行試映會要求。稻田議員認為“記錄片缺乏客觀性”。

李纓不認為記錄片“反日”。他說,《靖國神社》記錄片是寫給日本的一份“情書”:“在靖國神社拍攝到的故事是日本社會的病症,是戰爭後遺症,這會影響到日本社會的健康。”他認為僅僅對靖國神社提出疑問就被指責是反日,這種說法難以成立。

靖國神社初建於1869年,取名為東京招魂社,10年後的1879改名為靖國神社,主要是祭祀歷次戰爭的陣亡者。中韓等亞洲國家以靖國神社祭祀二戰甲級戰犯為由,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這一問題曾經導致日中日韓關係冷卻。

*兩種觀點*

日本琦玉大學副教授近代史學家一瀨俊也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靖國神社的爭議是日本歷史認識至今尚未得出結論的反映:“戰後60餘年日本社會對於那場戰爭仍然沒有統一看法。主要觀點有兩種,一是承認那是一場侵略戰爭,日本為了自身利益,採取侵略手段獲得利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那是一場自衛戰爭,當時由於受到美英的經濟封鎖,日本為了自衛不得不發動戰爭。”一瀨副教授說,8月15日的靖國神社處於一種“異常”的氛圍中,但是不應以為那是日本社會的縮影,代表整個日本社會。

記錄片《靖國神社》預定在日本、中國以及韓國等國相繼上映。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