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烏腳病之父 捐出診所設醫療文物館

【大紀元2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逸民

「沒有患者就沒有我,我哪有做什麼?不過是醫師的本分!」被尊為「台灣烏腳病之父」的王金河醫師,去年8月,將老診所捐出設立台灣首座醫療文物館,將醫界「愛與關懷」的精神繼續流傳下去。回首過去與烏腳病搏鬥的歲月,王金河不見激情,臉上寫盡的只是身為醫師的悲憫情懷。

一九四三年二次大戰期間,在日行醫的王金河毅然返鄉,由於家鄉附近沿海鄉鎮患有烏腳病者眾,開啟了他與烏腳病糾葛難解的行醫生涯,直到一九九六年2月退休。

研究初期,醫界對烏腳病幾乎束手無策,僅能從病患的飲食、水源、地域等特徵緩緩比對,然而烏腳病卻未曾放慢侵襲的腳步。望著收藏在教會舊館內泡在福馬林液的殘肢遺骸,王金河感慨萬千地說,執行四百位患者手術,每段殘肢幾乎都是親手截鋸。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年輕新嫁娘從第一次發病後,就被烏腳病緊緊地纏住且不斷發病,經過一次次的截除殘肢、清創,歷經四肢切除、病毒攻心到死亡。還有更多患者不耐一次次苦痛截肢折磨,寧願選擇服毒、跳海或拒絕醫療。

當年物質艱困,殮葬費用無著,王金河夫妻與護士、教會志工,動手為死者洗屍、入殮,自購木料、敲打刨釘棺木、抬棺送葬,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

王金河曾擔任首屆民選北門鄉長及南縣第一、二屆議員,甚至曾遭國民黨白色恐怖,蹲過廿三天冤獄,他也曾任南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獲頒賴和獎、台灣醫療奉獻獎等獎項。

但王金河在台灣醫學史的尊榮地位,則是獲得「烏腳病之父」的尊稱,他將一生的菁華歲月奉獻給烏腳病患,見證台灣烏腳病史,迄今退而不休。

/p>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