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千古風雲人物

【風雲人物】明成祖的彪炳功業

家玉 ;圖:寶如
font print 人氣: 476
【字號】    
   標籤: tags: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1402至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原來被封爲燕王,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稱「靖難」,4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取得帝位。即今人所稱之「明成祖」。

成長背景

明成祖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群雄並起,互相征伐。據說成祖出生時,朱元璋因與陳友諒正激烈交戰,以至於到7歲時才有時間幫兒子取名字。明成祖長大後被封爲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他娶徐達的長女爲妻,成了他的好內助。燕王是諸王當中勢力最強的一個,在抵禦蒙古諸部的內擾中,他得到了鍛煉,也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靖難之變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為使朱家子孫能長坐江山,沿襲元朝的分封制度而略加變革,分封諸子為王,賦予其很大權力,藉以「屏藩王室」。洪武31年(1398年)明太祖死後,以皇太孫的身分繼位的明惠帝朱允炆,感到諸王的勢力日益坐大,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即與大臣齊泰、黃子澄謀議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內難」的旗號,以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誓師起兵,史稱「靖難之變」。3年之後攻佔京師(今江蘇南京),當時「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因此,燕王登上帝位,成為明成祖,次年改元永樂。永樂19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爲留都。

彪炳功業

朱棣繼承了朱元璋勤奮、節儉、體恤百姓的長處,但卻沒有其父猜忌、偏信、武斷的短處。他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注意守成,勵精圖治,使明朝在永樂年間進入了繁榮輝煌時期。朱棣稱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史學家認為明成祖永樂年間之政績足以媲美漢、唐。漢武帝以「通西域」而著稱,唐太宗因被尊為「天可汗」而聞名,明成祖則以「下西洋」而傳世。因此,「永樂盛世」實非虛美之評語。

明成祖在歷史上的功業包括五次親征漠北、鄭和下西洋、完成永樂大典、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等。

五次親征蒙古

成祖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蒙古諸部,其氣魄為歷代帝王所罕見。元朝殘餘勢力分裂為韃靼、瓦剌、兀良哈3大部。兀良哈歸附於明,明太祖於其地置朵顏等3個羈縻衛所。但韃靼、瓦剌拒不附明,不時縱兵騷擾。明成祖從永樂8年(1410年)至永樂22年(1424年)5次親征漠北,先後擊敗韃靼和瓦剌,敕封瓦剌與韃靼首領為王,許其入貢互市。並進一步修築長城,建立「九邊」防禦體系。同時,在洪武設置遼東都司的基礎上,繼續招撫東北女真諸族,於永樂7年(1409年)建立奴兒干都司(司所置於特林,在今俄羅斯境內黑龍江口)。在西北,在洪武所設的安定、阿端、曲先3個羈縻衛所基礎上,繼續向西拓展,增置罕東、赤斤蒙古、沙州、哈密4個羈縻衛所,合稱「關西七衛」。在西南,除在洪武年間所設雲南都司、雲南布政司和貴州都司的基礎上,增設貴州布政司。

恢復和發展經濟

為了恢復遭受靖難戰爭破壞的社會生產,明成祖繼續執行洪武時期的移民屯墾與軍士屯田政策,並興修水利,賑濟水旱災害,農業和手工業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整個永樂年間,國家歲糧收入年均31788696石,超過洪武時期的年均28734250石。「屯田米常溢三分之一」。

派遣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氣魄宏偉,從他派遣鄭和出洋一事,就可以充分表現出大手筆,曾派鄭和出使南洋等地,遠到東非,使中國與亞非各國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得到促進。受朝命並入貢者達30餘國。發展對外關係。永樂年間,明成祖曾派遣鄭和六下西洋,使明朝聲威遠播海外。明成祖的永樂之治,是明朝的鼎盛時期。此時,其綜合國力無論在亞洲還是世界,都堪稱是首屈一指的。

永樂大典鉅著完成

明成祖同樣也注意文治,發揚人文精神。 永樂元年,明成祖即位之初即下了一道命令,命解縉把天下書合編為《永樂大典》,以保存大量古代文化典籍。 解縉接了這個任務,馬上著手進行。根據原來藏在南京文淵閣之中,五代十國宋遼金元及明初,一共500多年來累積的「中祕藏書」,依據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理、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合為一書,在永樂2年11月呈獻給明成祖。 明成祖看了,點頭稱好,賜名為「文獻大成」。

可是,成祖並不完全滿意,想把天下散失的書全給找齊全,於是又加派姚廣孝與解縉同為監修,又命王景、湖儼等人為總裁;把全國最有學問的人都找來加入編輯群,再調國子監及外郡學生員擔任繕寫工作,總共動員了2000多人,真是聲勢浩大的工作組合。 解縉率領如此龐大的編輯群,不眠不休趕了3年,到永樂5年,終於大功告成,全書共有2萬2937卷,共裝成1萬1095大冊,命名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裏。嘉靖41年(1562年)8月,謄寫副本一部,從此《永樂大典》才具有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宬兩處。全書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收輯,並加以匯聚群分,甚為詳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歷史評價

永樂22年(1424年)明成祖出征北疆,7月卒於征途榆木川。後尊諡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北京昌平明長陵。嘉靖17年(1538年)9月,改上尊諡曰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明成祖在位22年當中,精明幹能是歷代帝王所罕見,《明史》上說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在明代政治、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不凡表現,足以媲美漢唐盛世,可說是明代卓有建樹的皇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的一生傳奇多彩,留下許多既機智又充滿忠義的故事,在中國歷史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韓琦 (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出身世宦之家,父韓國華累官至右諫議大夫。韓琦3歲父母去世,由諸兄扶養,“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問過人”,乃北宋政治家、名將,終年67歲,後遺作編為《安陽集》。
  • 據說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但是到了其父劉翹時,家道已明顯中落。年輕時因為家貧,曾當過農夫、樵夫和漁夫。
  •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三國演義》及戲劇中都將他描繪為奸臣,然而與他同時代的人卻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認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 曹操在南征北討的過程中,對內也做了許多措施,如屯田積穀,以恢復經濟發展;主張唯才是舉,以糾正「徵辟制」所衍生的弊端;打擊豪強勢力,以緩解社會的矛盾;開創「建安文學」,使學術得以蓬勃發展。這些措施使北方在戰亂中還能保持一定的繁榮,故他被稱為「治世之能臣」,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 年少時,曹操就機警過人,喜歡飛鷹走狗、圍獵比武,且不拘禮俗。他的叔父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經常向他的父親曹嵩告狀。常受父親斥責後,他決定尋找機會報復。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