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妙聯趣談(四)

明珠
font print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2、中國古代門聯趣談

門聯也稱楹聯,是將聯語或掛或貼或直接刻在門柱或楹柱上。門聯創作和張貼有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哪一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的(依《平水韻》區別),就是上聯,貼在門的右邊。另一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貼在門的左邊。所以在創作門聯時,這個原則應特別注意,不然別人拿去了也不知那幅聯是上聯或下聯,就不知該怎麼貼了。

中國古代門聯的聯語,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縮影,也可以說是古人利用門聯這種方式,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同時也是是對 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的一種傳播。

據清朝的楹聯大師梁章鉅《楹聯叢話》書中記載,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恭值乾隆皇上八旬萬壽。紀文達公(紀曉嵐)曾創作了一副門聯,在京中一經壇上展出,轟動一時,被當時的文人一致認為是「極典麗,又極渾成,竟如天造地設者。」其聯云: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此聯首先用「八千」來表示歲月春秋的漫長;「八方」本指四方(東南西北)、四隅(西南、西北、東南、東北),此處借指天下(古代典籍中多見這個詞)。「向化」即歸化、歸附。「八風」,一說是:「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條風,東南曰景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麗風,北方曰寒風。」(《淮南子•地形訓》)「五數」指五行陰陽變化之數,古謂其數合天地造化之神功。「五世同堂」指乾隆皇上五世孫曾同堂,古來也只有乾隆皇帝一位。其實乾隆皇帝在七旬萬壽時已經是五世同堂了。「五福」,一說是:「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享盡天年)。」(《尚書•洪范》)「昌期」指興隆昌盛時期。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被後來的歷史學家所公認的。乾隆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聖壽最長的一位皇帝。此聯正如清朝的文人形容的那樣,也許人類的歷史,中華的文化,倉頡造字等等一切的一切,冥冥中似由天定好的,否則又如何能寫出此天造地設的門聯呢?

在清朝,京師中歷代帝王廟及孔廟(文廟)的門聯,一般都由皇上御制。如乾隆皇帝曾為文廟的大成殿題一聯云:

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上聯贊孔子的道德,下聯贊孔子的功績;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孔子的尊崇之隆。清朝的楹聯大師梁章鉅對此聯的評價是:「惟聖人能言聖人,後有作者弗可及矣。」(《楹聯叢話》)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到山東鄒縣的孟子廟,御題一門聯云:

尊王言必稱堯舜;
憂世心同切孔顏。

下聯中的「孔顏」是指孔子及孔子的學生顏回。梁章鉅對此聯的評價是:「奎藻昭回(皇上的題字如日月星辰之光),當與七篇之書(借指《孟子》,因書中有七個章回)同壽天壤也。」

孔子的學生曾子以「孝」著稱,被後世尊為「宗聖」。山東嘉祥縣有曾子廟,其楹聯云:

述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傳,萬世咸承厥訓;
超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外,一人獨得其宗。

上聯的「格致」指風格氣韻;「誠正」指心意真誠,思想端正;「修齊治平」是 修身、齊家、治國、使天下太平的省稱。原話是出自《禮記•大學》。「厥訓」意思是「他的說教」。下聯的用詞均為常見片語,筆者就不再解釋。此聯對曾子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孔子的學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以政事見稱。唐開元二十七年(西元739年)被追封「衛侯」。濟甯州之仲家村,為子路的故里。有仲氏祠,其門聯云:

允矣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
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上聯的「允」字在句子中當副詞,意思是「確實、果然」,此聯頌揚了子路「聞過則喜」、「見義必為」等美德,子路的事蹟詳見《論語》中的記載。從以上列舉的幾副門聯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孔孟之道的崇尚,對能夠依孔孟之道處事的人的尊敬。

清初的順治年間,關公被順治皇帝封為「忠義神武大帝」,尊崇之典,實為歷代之最。因此在清朝,中國的關帝廟在各地是最多的,關羽忠義的美德也被很多文人通過門聯創作來頌揚。

河南許州(許昌)八裏橋有一關帝廟,壁有畫像:關帝騎馬居中,曹公及張遼等分立兩旁,酌酒餞行。有門聯云:

亦知吾故主尚存乎?從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萬鍾千駟;
曾許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樽酒綈袍。

此聯在當時最著於人口,所敘之事亦見正史。其中「萬鍾」指優厚的奉祿,出自《孟子•告子上》。「千駟」借指很多的馬,本出自《論語•季氏》,後來演變成形容非常的富有;《世說新語•言語》篇有「千駟之富」一詞。上聯的大意是:聽到了吾故主劉玄德兄的消息了,今日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啊!您(曹操)就算給我再大的官爵,再多的錢財都留不住我啊!

下聯的「樽酒」一詞有惜別之意,出自東漢才女班昭的《東征賦》:「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而「綈袍」的典故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戰國時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須賈,遭其譭謗,笞辱幾死。後逃至秦國改名張祿,仕秦為相,權勢顯赫。魏聞秦將東伐,命須賈使秦,范雎喬裝,敝衣往見。須賈不知,憐其寒而贈一綈袍。迨後知雎即秦相張祿,乃惶恐請罪。雎以賈尚有贈袍念舊之情,終寬釋之。下聯的大意是:我曾答應過您(曹操)立功(斬顏良)了再離去!倘若他日我們狹路相逢,我一定不會忘記曹公的「綈袍」之情啊!

後來關羽有華容道義釋曹操之事。此聯以關公的口氣來寫,賞讀後令人對關公忠義之氣節不禁肅然起敬。(據正史《三國志》記載,顏良確為關公所殺,而卻未講明是誰殺了文醜。)

另有一關帝廟門聯雲:「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上聯的「武穆」指岳飛。下聯的「文宣」指孔子,是山東人,而關羽是山西人。此聯對關羽的褒揚之辭溢於言表。

清朝的文人徐錫麟、錢泳合著的《熙朝新語》一書記載了這樣一件有趣的故事:山東秀才張大美平時很虔誠的敬奉關帝,常到關帝廟上香。有一次在病中夢入關帝廟,見關帝穿著清朝的衣服在處理事情。過了一會兒,關帝叫張大美的名字,並說:「我廟中楹柱上的對聯太粗俗了,我很不滿意。我跟你有香火之緣,你就幫我重新寫一副楹聯吧。」張大美不愧是讀書人,即跪在地上誦一聯云:

數定三分,扶漢室削吳吞魏,辛苦備嘗,未了平生事業;
志存一統,佐熙朝伏寇降魔,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

關帝深加歎賞,曰:「此四十二字,爾來歲當知好處也。」次年鄉試,首場張大美構思答卷未就,倦而打盹。夢到關帝叫他,說:「起來,起來!你忘了對聯字數嗎?」張大美驚醒,突然覺得文思沛然,答起卷子來就如事先擬好的一樣。至榜發,中第四十二名,適符聯字之數。

下聯的「熙朝」意思是「使(蜀漢)興盛」;「威靈」意思是「顯赫的聲威」;「丕振」的意思是「大振」;這三個詞在古代的典籍中很常見。這副對聯不僅很切合關羽的事蹟,而且對仗工整,音律平仄和諧。在褒揚關羽的同時也道出了忠義之士的艱辛。◇
(未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天膺運演真機,濁世青蓮救眾危。
    詩頌佛恩充浩瀚,絃歌聖德布慈悲。
    朱顏綠鬢春風沐,白紵清音澤雨施。
    神女散花花解泰,健兒擂鼓鼓昌熙。
    來儀綵鳳因韶舞,去垢靈犀是雋詞。
    亙古良緣君莫失,感懷巨變淚珠垂。
  • 中華的傳統文化貫穿了對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聖王依天地之法則,創造了中華文化,並以道德教化世人,無為而天下治。據《易經.繫辭 下》記載:「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頂峰時期,唐詩就是那時應運而產生的;唐人從皇帝、文人到庶民無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對神的敬仰,對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產生唐詩。
  • <--ads-->
  • 談起「對聯」,我們還得介紹一些對聯的基本常識。嚴格說來,「對聯」是指「對句」和「門聯(楹聯)」(其中包括春聯)。「對句」是唐末及宋代以後文人流行的一種文字遊戲,它的寫作方法一般按照唐詩中今體詩的對仗方法來寫,但不像今體詩平仄要求那麼嚴,也不用押韻,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出句」的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仄聲,那麼「對句」的最後一個字一定要平聲,反之亦然。
  • 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年間,當時宋朝與遼國交好,文禁甚寬。使節之間的往來亦常以談詩論文相娛樂。蘇東坡曾擔任過與遼國通好的使臣。而遼國的使臣久聞蘇軾大名,有心難為一下這位大學士。某日,遼使告之蘇軾,遼國有一句:「三光日月星」,舉國無人能對。因以之請蘇東坡對句。
  • 明朝的大臣梁儲為官清正,敢於直諫;他是進士出身,由翰林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銜,一度出任台閣首輔(丞相)。據祝枝山《猥談》記載,梁儲髫齡時,已具公輔之量。
  • 落月半輪殘 浮曦五嶽翻 長風十萬里 願度天門關
  • 奔崖直下瀉飛泉, 震耳雷鳴匝地煙。 避暑松瀧諧萬籟, 迷濛漫野水連天。
  •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古老的傳說在應驗, 人類的渴盼終如願, 創世主已在人間, 大法普度已洪傳; 他以人的形象現, 如意真理至淺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