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孩子!因為愛你

愛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青少年的階段。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大概都需要學會一種本事:能平順的處理孩子可以在浴室待上2小時、頭髮弄不滿意竟然可以犧牲出門去看電影、逛街甚至犧牲去畢業旅行的情緒,而不會讓孩子覺得是老人家在「大驚小怪」。

自從民國58年教育部發文限制中學生的髮式及髮長開始,男生蓄平頭,女生剪成齊耳的「西瓜皮」已經成為學生的標準形象。直到民國94年教育部以明確立場與行動宣示髮禁的解除,也讓許多人認為學生終於獲得了「頂上自由」。

但是時至今日,教育界與家長對此髮禁開放的決定仍有爭議,看著孩子的服裝、頭髮的變化而不認同的教師與家長似乎無能為力的事實,站在維護孩子的學習權與提供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教育與親職責任立場來說,的確需要以冷靜而客觀的角度再一次的為決定負責也為孩子立下榜樣。

給孩子決定權以前必須給他基本的知識。教育的政策或各種不同理論基礎所形成的教學法,其立意都是為孩子著想的,但是理想與實際的差距若能事先評估好,才能衡量何時該給孩子多少的自主權,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與遺憾。

例如:教育部認為頭髮屬於個人自主的權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規定來規範個人對於髮式的選擇。但也必須在自然、整潔的前提下。又若是談到本著適性發展之教育目的,加強生活教育及美學教育,以強化學生自律、自主能力之提升。

不過從校園與家庭對學生髮禁乃至服裝的爭議中大概需要檢視我們到底落實了多少生活教育及美學教育,以及強化了多少學生自律、自主的能力。我們在將自主權給孩子的時候,讓他們知道了如何保護自己健康的知識了嗎?我們確實保證了他們已經擁有保護自己健康的實踐能力了嗎?我們的孩子在用髮膠、染髮劑之前,他知道那些成分對他未來的健康會有何傷害嗎?而傷害會有多深?有多久?

例如:一本在化工界十分重要的著作The Extraordinary Chemistry of Ordinary Things的第三版記載:市售染髮劑包裝上所標示的各種成份,如過氧化氫、H2O2、4-二胺基甲氧基苯2、4-diaminoanisole,已知具致癌性。又如民國91年5月8日中央社報導了日本北里研究所的研究調查,染髮劑不只會刺激皮膚,還可能影響內分泌。根據他們的調查顯示,實驗用的三種市售染髮劑在加入千億分之一的乳癌細胞後,會引起像女性荷爾蒙一樣的環境荷爾蒙作用,癌細胞也會增殖,最高的增殖到45%。

其部長指出,日本市售的染髮劑通常都含有15種左右的化學物質。即使每種成分對身體的影響都很小,但從整體的量來看仍然有其危險性。如果再將眼光往遠一點來看:這些身體的傷害如果會延伸到生育期,那台灣的教育界一定不會讓學生以用染成金色的頭髮到韓國訪問,還誤以為韓國人會因此羨慕台灣校園民主而貽笑海外了。

青少年的「不想被管」幾乎是他們走向獨立生活的一個正常現象。但是如何讓青少年能學習到用良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建構一個「為他人著想」的價值觀應該是教育、家庭、社會與媒體能夠盡一份心力的。畢竟有一天他們會成為擔負家庭、工作與傳承文化的重要任務。

其中尤以媒體的影響可能是最大面積又最快速的,如果媒體再將師生對服裝、髮禁的落差報導成衝突的焦點,試問我們如何教會孩子以良性的表達來建構一個尊重的團體生活?若我們看不到美髮業推出何謂清潔自然的髮型?若我們看不到明星為了「百變」的造型而導致頭髮嚴重受損,甚至一度擔心頭髮會掉光的心情,而且在必要時以戴假髮來代替染髮的真相。那造成孩子損及健康「自由」,則不該是愛孩子的我們所應為的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