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相聲名段之傑作探源》( 三 )

對口相聲﹙中﹚

*對口相聲《賣掛票》︰

1931年《戲劇月刊》第五期刊登鄭劍西的見聞錄,介紹了這麼件事︰

「譚鑫培晚年,除了堂會,戲館子是不大露的。忽有一次廣德樓日戲,貼他的《碰碑》,午後一點已經把戲園子四周上下,擠個水洩不通。好些人來不及吃飯,買了乾點心充飢,還不敢喝水,怕解溲,就不能再佔老地盤啦!饒是這樣,一張條凳還是擠好些人,只要有好戲聽,也就不覺其苦。」

「我的朋友石君那天坐在池子裡,越到後來人越多,連窗戶上都爬滿了。戲唱到『大軸兒』,天也黑下來了。譚老板大概還沒有來,台上墊些個《逛燈》、《請醫》一路的小戲。這時候,又有一個六十開外的老頭子,抹著一腦門汗珠,擠進小池子來找座。」

「夥計說︰『這哪兒還有地方啊?桌子上都沒有放茶盅的地方啦!』那老頭子四下裡看看,也真沒辦法,可是眼看好戲快上啦,又捨不得走,沒奈何,就跟我的朋友石君商量︰『您勞駕就請抬一抬腿吧!』石君問︰『幹麻?』他說︰『讓我蹲在桌子底下吧,反正有得聽就得聽,勞駕,勞駕!』石君瞧他這麼大歲數,央告的可憐,就讓出一條腿來,讓他猴兒地下。」

「他謝了又謝,蹲下去了。好容易等到快八點,台上七郎的魂子上啦,台底下那麼些人,立刻鴉雀無聲。那個老頭子半天不言語,這會兒卻拍著石君的大腿說︰『勞駕,您把腿往回靠一靠。』石君以為他悶在桌子底下,受不了啦,就想讓他透透氣。正說著,堂鼓響了,接著起沖頭,導板頭,胡琴也響了,等到老譚唱完『…黃昏時候』,台底下嶄齊的一聲『好』!這時,那個老頭子早從桌子底下鑽出個腦袋來,用嘶啞的聲音喊了一聲『好』!又縮進去了。當時把石君嚇了一跳。」

「以後,凡是老譚使一個好腔,他就站出來喊一聲,一直到戲打住,散了座,他才顫巍巍的從桌子底下出來,對石君咂咂嘴說︰『真過癮哪!』石君問他︰『累嗎?』他說︰『不累,聽這齣好戲,委屈著蹲一下子,也算不得受罪,可是您剛才要不讓我把那聲好喊出來,那可真憋得我肚子疼呢!』」

“買蹲票”是生活裡的實事,“買掛票”也是這樣。據《梨園外史》載云︰「春台班開戲第四日,胡喜祿唱《玉堂春》,看戲的客座人山人海,後面來的人沒有地方,用粗繩子把板凳懸在戲樓的欄杆上,打著鞦韆看戲。眾人不看戲了,都來看這稀奇的景致。」

這本來就夠新奇的了,到相聲裡,更誇張成︰「掛著一百三十二位,連動都不動。」這就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境界。

*對口相聲《當行論》︰

過去專門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貸的商家稱為「當舖」,能夠當多少錢,視抵押品的估價而定。而「當舖」所開表明抵押錢數的到期憑票贖回的單據,叫做「當票」。用抵押品向「當舖」借錢,叫做「當當」。過期不贖,抵押品歸當舖所有,叫做「死當」。

「當舖」裡站櫃檯的大都學徒出身,從實踐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對珠寶玉器、古玩字畫,得有鑑別真偽的過硬本領。對各種皮貨,只需口吹、手摸,就能分清高低檔次。傳統相聲《當行論》就是評點當行活動的。

*對口相聲《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詩、酒、花,是過去文人的七種愛好。這段相聲是由有關「撫琴」、「下棋」、「畫扇面」、「學羲之」四個民間笑話融合而成的,知識性與娛樂性較強。一方面,傳播了有關古琴、象棋、書法、國畫的常識;另方面,諷刺了那些自許“名家”,冒充“權威”的人。

尤其整個段子順暢、自然、生動,使人有“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連串來”之感。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