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博覽

張淑德創作之學理基礎(上)

【大紀元10月20日訊】學理基礎

1.屬於我國的部份: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絕對離不開墨分五彩,從單一的墨色中就可以分出許多層次。而中國畫家作畫時不變的真理:繪畫六法論包涵了精神面與技法面兩大類。精神面有:氣韻生動。技法面有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此乃南齊謝赫將其系統歸納,於晚唐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中明確的記載。畫家們雖然都知道應該盡力遵循此六法做為創作準繩,然而古往今來的畫家們,能夠六法兼備者還真是鳳毛麟角。但是繪畫六法論傳承了長達千年以上,超越了時間與空間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不但影響了歷朝歷代的藝術創作,構成民族藝術的創作精神與靈魂,各個時期都有創造了歷史,留下了光照千秋的藝術創作。

所以從當年就讀於師大美術系時的諸位師長們,包括中國美術史李教授霖燦先生,西洋美術史王教授秀雄先生,國畫家林教授玉山先生,國畫家梁教授秀中先生,國畫家羅教授芳先生。一直到我留學日本其間所遇到的理論性抑或是創作性,甚至是思想極開放的教授們也對謝赫的繪畫六法論深入研究。諸如日本畫家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福井爽人先生,油畫家東京學藝大學主任教授橫山了平先生,藝術理論教授石川毅先生,壓克力畫家武藏野美術大學共通繪畫主任教授甲田洋二先生等人都在追尋多年西方藝術之後,深感繪畫六法的魅力。可見古今中外的畫家與學者們都不約而同的極力提倡繪畫六法論。當然,長久以來也就更是成為我創作時始終追尋的表現軸心。

  

以下是個人對繪畫六法論的基本詮釋

一、氣韻生動:乃繪畫題材內在的精神特質,創作者生命的脈動。活生生的呈現於畫面。例如畫牡丹時畫家對牡丹的清雅、富貴、豔麗、高雅等氣質的呈現。畫人物畫時畫家對此人物內在的性格、教養、品德等神韻的充分體現。畫風景畫時畫家對此景的感動能充分表現。同時,人品相當於畫品是畫家們深知的,畫家內藏的人格,靈氣與個性也都靈活的顯現於畫面,所以畫家們應該努力修養自己的品格。舉凡智略、勇氣、運籌、奔走、苦鬥、快樂的情緒、成功的經驗、痛苦的煎熬、失敗的教訓,乃至行為風範等,都顯現出一種切實的人生經驗。因為這些無形的經驗都可能在有形的畫面中一一出現。意即畫人將對象物所具備的氣質、韻味,活生生的表現於畫面之意。

二、骨法用筆:中國人的繪畫理念一定離不開書法入畫,同時,畫完一件作品一定要自行落款、用印。落款好壞影響整幅畫的結果,所以畫家一定要勤練書法。筆毛的彈性屬柔卻可以寫出有骨有肉、剛健有力的字,要點在執筆與運筆。執筆時以最自然、不受限制方式即可,就像手執筷子一般,可以輕鬆自在的將手腕離開桌面,自然的懸腕書寫。首先勤練一種書體,習慣之後成了自然。就很能夠行雲流水般自在的運筆,點畫出胸中丘壑。

一般來說:運筆時,中鋒筆法往往是寫書法時必備的條件,運筆時,將筆尖調控在筆畫的正中間就能保證筆筆中鋒。中鋒筆法挺拔有力,用在畫花卉、人物畫、器物等的外輪廓;而筆畫中若包含中鋒、側筆中鋒兼測鋒,用在畫樹、石的外輪廓時,往往能夠有效的詮釋出樹皮的紋路與皺褶,表現出石頭與山嶽的斑剝與蒼勁。但是,現代膠彩畫的繪畫工具已不僅止於單一的毛筆,有三連筆、五連筆、七連筆可以創作不同的運筆效果、有排筆可以用來暈染,還可以將蓮蓬、塑膠紙、奇石等等各種工具,使用榻、印等方法來製造許多奇特的效果。這些超出骨法用筆範疇的技法,都可以有效的豐富畫面,加強創作的可能性。若能用心妥善運用,與剛柔相濟的骨法用筆相結合,當可以表現出更有可看性的作品。

三、應物象形:即外形的寫生。任何一件作品,在繪製過程中絕對少不了對景寫生。在師大美術系入學前後,嚴謹的素描訓練。加上赴日留學時,入學前後更紮實的素描訓練,早已練就出對景寫生的基本功夫。也唯有將眼中所見的一景一物透過素描功夫,舉凡大小比例,明暗深淺,或動或靜一一忠實的描繪,才能夠有效的將實景透過畫筆傳達給觀者。即是順應對象物,將其確實之形象描繪出來的真意。

四、隨類賦彩:即外形的寫生、色彩的寫生,上帝創造宇宙萬物與日月星辰,透過光源,除了將有形的物質傳送到觀者的眼裡。也經由光譜分色,將各種物品的色澤顯露出來,使人們感受到五彩繽紛的世界。而畫人們的角色即是將眼中所見的色澤忠實傳達,並在畫面中配色、增減,使生賞心悅目之功效。意即隨著物品種類本身所具有的顏色,於畫面中調和的賦予適當的色彩。

五、經營位置:意即構圖的編排。不論是外形的寫生或者是色彩的寫生都需要畫人經由眼睛觀察,用心體會,轉換成深具個人風格的表現方式。畫人們在這種轉換過程就必須具備增減的能力,不論是造型的創造、色彩的調配、構圖的編列都需要用心經營,期使每一件作品的內含物都能位如其份,羅列陳置得恰到好處。

六、傳移摹寫:藉著臨摹好的作品,汲取別人的長處,成為自己的營養素。書法功力的養成過程中一定要經過臨摹的階段,個人從小就被書法藝術深深吸引著。在初入師大美術系就讀時,又從諸位師長的理念中深知書法的重要性,於是花了許多時間苦練書法。生命中除了課堂上的作業之外,幾乎全都花費在勤練書法上,一年四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經宋徽宗瘦金體、敬客塼塔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韓仁銘、石門頌、好大王碑、唐邕寫經碑等。幾乎成了書法系的學生一般,歷經多種字體磨練,將中鋒筆法純熟應用之後臨摹起古畫時,深感駕輕就熟。原來筆筆中鋒的純熟運用,可以輕鬆帶入古畫的臨摹動作、爾後發現如前所述:中鋒筆法挺拔有力,用在畫花卉、人物畫、器物等的外輪廓;而筆畫中若包含中鋒、側筆中鋒兼側鋒,用在畫樹、石的外輪廓時,往往能夠有效的詮釋出樹皮的紋路與皺褶,表現出石頭與山嶽的斑剝與蒼勁。這些經驗都歸功於勤於臨摹後所收的功效。同時,由於長時間的臨摹書法古畫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了耐性,對於往後面對各種事物來臨時,皆能增加處理事務的耐性。

文摘自《張淑德膠彩畫集∥花之物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