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長期受失眠之苦 中藥及調整作息找回夢鄉

【大紀元1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九日電)台中市一名女子長期受失眠之苦,安眠藥也越來越不管用,白天精神漸差,不僅上班時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不穩定,每到晚上即擔心睡不著,惡性循環問題愈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王玟玲運用中藥及調整作息等方式,終於找回夢鄉。

王玟玲說,中醫治療失眠分六種證型,即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肝鬱化火、痰熱內擾、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都有其相應的藥膳,譬如加味逍遙散、溫膽湯、酸棗仁湯、甘麥大棗粥、百合蓮子湯等。

王玟玲表示,現代人因為壓力過大或工作型態造成的肩頸酸痛、頭疼難眠,則可按壓太陽和風池等穴位,來放鬆肌肉、安定心神,進一步換來整晚好眠,針灸也有一定療效。其他對付失眠的妙方,還包括良好的情緒管理,配合適當運動,睡前也不宜刺激性食物。

王玟玲強調,服用中藥調整睡眠,對長期失眠無法立竿見影,而是逐步改善睡眠品質。其次,根據中醫理論,睡眠乃人體陽氣隨自然界的陰氣變化,入夜後陽入於陰則寐,日出時陽出於陰則寤。晚間九時到十一時的子時之前,是最佳的入睡時間,睡意一般都在十時三十分至十一時左右來襲,這時一定要掌握,切勿硬撐。

王玟玲指出,晚上睡不著的國人越來越多,最新調查顯示,高達四百八十萬人有睡眠問題,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失眠,而且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失眠的累積效應不容忽視,許多慢性病的發作機會將因此增加,這也是憂鬱症等精神性疾病的前兆。如果在一個月內出現好幾次失眠,或因失眠影響到白天的狀況時,就應主動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