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預測肺癌存活率 發現五標記

【大紀元1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與生物計算演算法,找出五個微核醣核酸(microRNA )組成的標記,可用來評估台灣肺癌病人手術預後發生轉移的危險性,更準確預測肺癌病人存活率,及早對復發率高的高危險群進行積極醫療,掌握黃金醫療期。

五年後運用篩檢 一千兩百元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癌症醫學領域的頂尖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 ),正在申請世界性專利。研究成果另須經過動物、人體等臨床醫療試驗,最快五年後可供民眾篩檢,因所須儀器普遍,預計未來篩檢費用只須一千兩百元。

肺癌分居台灣女性與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一及第二位,成為「國病」,八十%病人在手術後兩年內會發生癌症轉移導致死亡。楊泮池說,以往在第一期肺癌病患開刀後,醫師多只能提醒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而病患也只能消極等待術後數月、甚至數年的觀察,才可知道癌細胞是否轉移、擴散,等確認癌細胞轉移時,大多已經太晚了。

而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過去不被重視的「微核醣核酸」,其實可做為預測肺癌手術預後再復發機率的觀測點。

研究團隊成員陳璿宇博士說,微核醣核酸具有反向調節基因的功能,利用「即時反轉錄聚合?鏈反應技術」與生物計算演算法,分析一百一十二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微核醣核酸表現量,顯示高危險評分的肺癌患者,其存活率明顯比低危險評分的病人短,且復發率高,也藉此可相對預測肺癌病患治療後存活率。

楊泮池說,透過病患開刀後的檢體切片,進行兩天檢測,就能預測患者屬於再復發的高危險群或低危險群。

國外測乳癌 只用一組標記

國外也有將微核糖核酸標記應用在乳癌預後研究,但都只以單一標記為主。此項研究領先全球的是,首度採用五個標記,測試更準確,且研究對象為一九九八至2003年台灣肺癌開刀手術的病患,更能精準預測本土肺癌預後狀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