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探六火箭酬載 首度測試成功

【大紀元9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響、拖著白白的煙,「探空六號」火箭昨天在屏東九鵬基地升空,兩項國人首度自製的酬載,除回收艙因故無法尋回外,其他項目皆順利完成,讓台灣在太空研究上邁出一大步,太空中心也自豪地給自己打九十分。

昨天下午一時五十分,由天弓飛彈改裝而成的探空火箭,以仰角八十六度,從九鵬基地朝蘭嶼、綠島中間加速飛去,巨大的聲響,連遠在三十分鐘車程外的山頭都聽得到,濃濃的白煙持續許久才逐漸散開。

在距離地面一百三十六公里的高空時,打開鼻錐罩,開始進行國人自力研發的單基燃燒推進實驗;等燃料燒完開始下降至一百公里高時,位於頂端的回收艙脫離火箭,打開降落傘緩緩下降。火箭本體也因失去動力後,在距離九鵬一百六十七公里處落海。

太空中心系統工程組長陳彥升表示,從發射到回收艙脫離,包括關係衛星在太空調整軌道、姿態的重要技術─單基燃燒推進實驗,以及一部裝在火箭外的針孔攝影機拍攝的畫面,通通透過無線電傳回地面,初步判斷實驗成功。

不過,回收艙雖然成功脫離,但是落入海中後,從綠島出發、前往搜尋的直升機花了兩個小時、把油料都耗盡,卻無法接收到回收艙的定位訊號,只得放棄搜尋;不過分離前的資料已經下載,分離過程也很順利,整體來說仍算成功。

沒找到回收艙 美中不足

「雖成功,不完美!」負責回收艙酬載的中央大學光機電工程所江士標說,回收艙內裝有兩片八MB的記憶卡,把資料量大、無法靠無線電傳輸的加速度與地磁變化通通寫入,只可惜無法取出,加上沒有找到回收艙,也無法得知為何訊號發不出的原因,只能盼有漁民不小心打撈上岸,這個成功只能用「酸甜苦辣」來形容。

台灣1998年進行第一次探空火箭計畫,九年來發射了六次,扣除第一次未攜帶科學酬載、第二次因為火箭未達預定高度提早落海而失敗,測試了包括亂流參數、電漿與離子、磁力等實驗,這次是首度進行攸關衛星推進、分離、回收等國人自力完成的酬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