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好心投手成就家庭好球

做了幾年媽媽,心怡更成熟了。這本《我的孩子變了!》描述與青少年家庭會談的現場,也再度展現出她的個人風貌與專業素養。

青少年和父母會談,好一個充滿深情與爭戰的處所;青春的活力與中年的沉穩相遇,自主叛逆與代間傳承在拉鋸。青少年很容易誤會父母,有的誇大了父母的脆弱、有的視善意嘮叨為猛獸仇敵;有的不相信爸媽會了解,有的認為自己永遠趕不上父母的標準。當父母的又很難不擔心出狀況的子女,更會在擔心之餘說出許多不智的話語。其實,擔憂與焦慮都幫不上忙,沉著應戰才是方法。

心怡最常給家長的建議是「等一等」、「慢下來」。是的,當親子關係打了死結時,用力只能使結更緊而難以解開。與其說些不智的話不如安靜下來;無計可施的時候不如暫時無為,這時候,求助於專業是可行的、值得的。

在諮商室裡,交織著父親的淚光、母親的恐慌、孩子的爭取與退縮。然而,在三方面的充份交談中,如何在其中淬鍊出智慧來?諮商師在做些什麼?腦子裡想些什麼?一位治療師的真實自述很寶貴,能推開一扇窗讓讀者一窺諮商室的內幕;更能打開諮商師部份的黑盒子,知道她的胸中城府。

好的家族治療師像是個好心投手,用發問作球投出,目的是成全人,從不希望三振個案。投出一個一個問題,是挑戰、是考驗、是核對打擊手的實力、是啟發對手的思考與判斷;希望當事人擊出一支一支安打,擊出信心與心得,在生活中上壘,甚至祝福對方團隊集體獲勝,全家凱旋而歸。

會談中,諮商師精緻地與案家交換語言,在對話之下則存著諮商師的解讀與意圖。解讀是看懂正在發生的動力,理解少年與父母的需要與心態;意圖指的是諮商師發言或發問的用意,諮商師的發言常是有用意或方向的,希望說出的話帶來什麼影響或引導。本書雖然不是諮商歷程研究,但是在諮商師的解讀與意圖上仍然有看頭。

每一位有經驗的治療師都有其個人風格,我認為心怡的特色是精簡、話不多,卻能四兩撥千金。我常戲謔地讚美她的工作是「眼觀四方、兩手作業」。「眼觀四方」的意思是她看得準全局,很能預測和掌握青少年在學校、家庭、交友等生態系統中的動力。多年經驗和面對各種青少年的見多識廣使她能迅速解讀,針對不同性情及問題嚴重度的少年,運用不同的介入策略。

「兩手作業」是對親子雙方都能很有方法地進行。也許是輕輕點一下青少年,讓他思考如何不在父母面前得不償失;或是引導父母領悟:要愛得聰明,不要適得其反;有時堅持某些原則,有時候等待情勢發展。

我認為本書的成功,文字精簡乃一大因素。心怡文如其人,以致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穿插一些對話、意圖與對系統的解讀。

盼望心怡除了繼續與家庭並肩作戰,也繼續寫下去,持續記錄自己的工作實況,加以整理,並運用洗鍊的文筆描繪出來。若能在某些案例上擴大篇章,並在改變機轉上做更仔細地陳述,將更能嘉惠讀者和專業同道。我在此預期《青少年非常心事3》的問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