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永遠的譚爸爸 創辦東基故事收錄國小課本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五日電)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美國籍醫生譚維義,醫院開幕之初即救助二百多位小兒麻痺患者。他為台東奉獻三十三年的故事,收錄在國小四年級課本。

1995年,在九十歲高齡母親的親情呼喚下,六十八歲的譚維義才從他服務二十七年的台東基督教醫院退休,離開他奉獻三十三年的台東,回到美國。

譚維義1929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1961年在美國升任外科醫生,當時屬意至非洲服務,後來接獲台灣「協同會」葉德華教士一封信,「台東急需要一位醫師」,當時貧病交迫的年代,各村落流行肺結核、小兒痲痺、寄生蟲。就這樣改變了譚醫生的醫療宣教路途,舉家遷徙來台。

1964年至1968年那段時間,他在東海岸沿海鄉鎮巡迴醫療;1968年因為一位肝膿瘍的病患而激發他返美募款興建台東基督教醫院。他說,「還好親友的幫助,如果當時沒有募到錢,醫院就蓋不成了」。

開院之初,正逢小兒麻痺猖獗,東基立即救助了台東地區二百多位小兒痲痺患者,幫助這些不幸的孩童站立行走,為他們殘缺的身體點燃生命火把。

當時醫療資源缺乏,譚醫生必須親自克服這些問題,他說,有些急迫的藥品,必須向香港友人求助,如果真的沒辦法時則求變。例如,利用機車點火器接觸被毒蛇咬傷的傷口,讓毒液蛋白質破壞,因此救回了許多原住民的生命。

當時最讓他困擾的是語言溝通,他說,台東有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還有六種原住民語言,要學會那麼多語言很困難,所以要找很多的翻譯。

有一件事讓他難以釋懷,一位感染破傷風的年輕人,病情相當嚴重,到東基求診,他告訴病患的家屬,如果不醫治會死亡,但只要住在醫院一個星期,配合治療就會好轉。但是家屬不相信他,兩天後出院,剛出院的途中,這位年輕人即死亡,留下年幼的小孩和年邁雙親。無法挽救年輕人的生命,至今他耿耿於懷。

譚醫生的義行,1993年獲得第三屆醫療奉獻獎,1994年獲得前總統李登輝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這也是民間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1994年退休返回美國,離開他服務二十七年的東基,奉獻三十三年的台東,他的故事,收錄在翰林出版社國小四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課本第十四至十七頁「永遠的譚爸爸」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