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傅國湧:新聞在石頭下面彎曲的生長

【大紀元6月1日訊】嚴格的新聞管制注定要導致新聞尺寸的扭曲,什麼樣的新聞才是大新聞,什麼樣的新聞需要整版篇幅、濃墨重彩地報導,什麼樣的新聞要小化、淡化,放在最不起眼的版面、最不起眼的角落去,什麼樣的新聞壓根不允許報導的……天長日久,這一切的一切,在新聞從業者那裏已漸漸形成了不成文的內在規則,並下意識地按照這樣的規則處理,多數時候無須等待上級指令,也無須挨上級的批評、處分,一切都按部就班,如同太陽從東邊升起來一般自然,人們習以為常,再也不容易產生新的衝動、新的想法,哪怕是一閃而過的念頭,瞬間也會被內在的規則消解掉。於是天下太平,街市如舊,吃喝拉撒,幹活休息,似乎人類的存在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至少在我們視線所及的地方,日復一日,熙來攘往,沒有幾個人會對此提出懷疑,即使有懷疑,也是私下場合,而不可能在公眾媒介上表達出來。男婚女嫁,不過是尋常之事。前些天發現作家協會主席嫁人成了大新聞。一個女人嫁人,哪怕這個女人擁有一個很特殊的身份,算不算是大新聞,公共媒體是不是有必要騰出寶貴的版面來報導,我想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我的理解,作協主席的婚事終究還是私事,純屬她私人生活的範疇,本來是無須張揚,也不應該當什麼大新聞看待的。這樣的報導比較適合在《知音》、《家庭》、《女友》之類的雜誌刊出,或者在電視的情感欄目中播出。

從這則新聞的處理,我們不難感受到我們時代奉行的新聞規則,一方面,很多重要的真正值得讓千百萬讀者知道的,關乎國計民生的,涉及民族命運的,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在公眾媒體中未能出現,在成為公開新聞之前就被過濾掉了;一方面,很多雞零狗碎、沒有多大價值和意義的瑣事、小事被放大,被反覆報導、咀嚼,儼然成了官方活動之外,最有新聞價值的題材。這種格局的出現,也很難怪罪新聞從業者,在新聞行業中,懷抱新聞理想、追求報導真相的大有人在,包括許多有一定地位的人,說到底,在當今中國,如果以行業而論,最瞭解中國真實面目,最有變革衝動的,也是素質相對最高的,恐怕非新聞界莫屬。但是,在背後強有力的國家齒輪下,他們回天無力,他們的施展空間有限,他們表達自己真實意願的可能性很小。他們日常所能做的,大致上就是在龐大的不可挑戰的國家齒輪下,在重重禁區之外,在一切與我們自身命運休戚相關的大新聞之外,尋找一些允許報導、允許討論的題目,實際上題材的範圍是很窄小的,因此將小題目放大,將娛樂性的、可以作為茶餘飯後談資的素材放大,小題大做,就成為一條重要的新聞通道之一,類似於石頭下面彎曲的生長,變形是免不了的,有時候想想,還有幾分荒誕的意味。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