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搶國際醫療大餅 台政府輔導10院3年效益估70億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三十日電)搶食國際醫療大餅,行政院財經小組今天決議,七月成立醫療服務國際化專案辦公室,由經建會和衛生署負責,初期以肝臟移植、顱顏手術、心血管外科、人工生殖、關節置換手術等具競爭優勢項目為主,預計三年輔導十家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估計效益可達七十億元。

財經小組也表示,對因疾病來台醫療的中國大陸人士,除依現行以專案許可方式入境外,長遠來看,有必要檢討修正相關法規以納入規範。

全球國際醫療市場商機在2005年達兩千億至三千億美元,衛生署今天在財經小組報告「三年衝刺計畫–醫療產業升級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衛生署參事蔡素玲會後對外說明。

衛生署指出,新加坡旅遊局推廣醫療旅遊,2005年醫療機構共接待四十萬名外國病人,主要為印尼、馬來西亞白領階級,項目為精密醫療服務、健檢、美容等;泰國度假勝地提供牙科治療、整形手術治療,費用低廉、客製化服務、異業結合為競爭優勢,2003年治療七十三萬外國人,2005年人次提升百分之十六。

分析台灣競爭優勢,衛生署表示,台灣醫療物美價廉,平均醫療品質較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南韓等國高,醫療成本合理,就醫方便和效率高,且台灣醫院和旅遊服務業意願高,華人市場具有潛力,可吸引中國大陸白領階級來台。

衛生署指出,台灣有待克服之處包括:英語化的醫療團隊不足;缺乏包裝、行銷及異業結盟整合;異業合作平台未建立,觀念溝通待協調;法令限制等。

何美玥表示,醫療服務國際化類型包括「旅遊保健」和「特殊醫療」,台灣將以特殊醫療為主,客源鎖定東南亞、海外華僑。在「醫療簽證」部分,外交部已函請各駐外領事館將醫療納入核發停留簽證項目;信用卡預付方面,醫療院所可按聯合信用卡中心網路下單交易機制相關規定提出申請。

何美玥說,估計2007至2009年輔導十家醫院,三年可達七十億元效益,誘發民間投資六十八億元,提供三千五百人次就業人口,提供十萬人次服務;至2015年,每年產值約五百億元、貢獻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零點五,提供八十萬服務人次。無形效應則包括提升國際形象、有助強化越南和蒙古醫療外交、帶動相關產業進步等。

不過,目前知名醫院一床難求,這項醫療國際化計畫是否造成排擠效應?蔡素玲說,目前全國有九萬多個病床,佔床率約七成,估計國際醫療約百分之五佔床率,不會造成排擠效應。

這項計畫今年度經費共需一千五百九十萬元,其中專案辦公室六百萬元,由衛生署預算支應,其餘九百九十萬元經費由中美基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