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生 的兩個女人 與一粒藥丸

文/吳佳璇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就在張文和醫學院三年級那一年,北京醫學院(以下依北京當地習慣,簡稱「北醫」)附設精神病院,住進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金嗓子住進精神病院
雖然北醫素來是政商名流就醫的首選之一,但以「金嗓子」獨領風騷的周璇住進精神病院,還是引起一陣騷動。

成名於三○年代的影歌雙棲巨星周璇(1920~1957),以其清麗嘹亮的歌聲與青春甜美的形象風靡華人世界。但熠熠星光的背後,卻是短暫淒苦的人生,尤其生命最後六年,幾乎在進出精神病院中度過。

51年春,從香港返回上海的周璇,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新中國的電影工作,在一部描寫醫務人員抗美援朝期間英勇事蹟的新片《和平鴿》中,飾演女護士。劇組一邊拍電影,一邊搞運動,人人爭相批判自己的資產階級思想。周璇承受不住,戲拍到三分之二,在片場冒出源自內在衝突的突兀對話,並失聲哭泣等失控行為,精神徹底崩潰。

周璇先在上海就近治療,病情起起伏伏;54年2月,在影劇協會組織的主張下,被送到北京住院。……無論是電痙攣治療,還是胰島素休克治療,對周璇統統無效。

當張文和56年進入北醫精神科實習時,周璇早在一年前因治療成效不彰,又轉回上海虹橋精神病院繼續療養。

佳人雖已遠去,故事餘韻猶存。自此,每一個到北醫精神病院的醫師,都有一本「必讀」案例。身為周璇「粉絲」(fans)的張文和,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只要值班,他一定到病歷室報到,拿出周璇住院期間厚厚的病歷,細細讀過前後將近一年的紀錄。

而似乎每一個照顧過她的醫護人員,都竭盡所能地捕捉任何一件與她相關的小事,病歷洋洋灑灑,「小說也沒它精彩」,張文和這麼認為。但在滿足偷窺慾之餘,張文和心裡其實是傷感的:「璇子」病得這麼重,恐怕再也聽不到她演唱「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等膾炙人口的曲子了。

周璇奇蹟式的復出
同張文和一起選擇以精神科為實習重點的實習醫師共有七人。課程主持人是當年精神科主任伍正誼教授,由來自湘雅的許又新主治醫師負責執行;選修的實習生將接受一年以精神科實習為主,同時搭配內科與神經科的臨床訓練。

伍正誼出自有「中國精神醫學搖籃」之稱的南京神經精神病防治院,解放前赴美學習先進的腦電生理學,回國後主持自53年起獨立成科的北醫精神科。張文和記得伍教授是唯一一位親自出馬,遊說實習生選精神科的主任,「精神科是特殊科,畢業後有機會留在大城市工作,不會分配到邊遠地區;有朝一日若要下放,肯定不會第一批被調走。」張文和就是被這段話說動的……

57年春末,一年的實習即將進入尾聲,張文和正認真考慮畢業後要不要選精神科。5月,上海「解放日報」突然出現周璇即將復出的消息。回想起兩年前她在北醫治療時「藥石罔效」的反應,張對這則報導充滿好奇。報導中提到,周璇同志的康復,除了虹橋精神病院醫護人員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她接受了一種叫做「氯丙嗪」(chlorpromazine)的新藥,這種藥國外才剛研發出來,是為周璇特別進口的。

新藥治癒罹患精神病的名人,原本就是一則極具議題性的新聞;但對張文和來說,另有雙重的個人意義。第一重是一個歌迷對偶像復出的喜悅;第二重則是醫療人員對現代醫學的禮讚──若報導屬實,任何一位見過周璇生病模樣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奇蹟。

然而,在留蘇青年學者沈漁邨眼中,「氯丙嗪」對精神病人能發生顯著的療效,代表大腦功能是一連串生化反應的總和。研究神經生化學的沈漁邨認為,病人使用「氯丙嗪」後,能使幻覺與妄想等精神病症狀消失,代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進入體內後,能改變異常的大腦功能;換言之,要了解大腦如何運作,應該依循著生物化學的理論機轉去探究。

精神科將成為顯學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張聽到沈對新藥「氯丙嗪」上市的評論。沈精闢且極具前瞻性的推論令他敬佩有加,相對於自己著眼在臨床個案(周璇)奇蹟式的復原,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莫過於此。

憑良心說,當時的他是無法全然理解沈的假說,更遑論預測20世紀下半葉以降,精神藥理學不僅蓬勃發展,更儼然有成為「顯學」的趨勢;他只隱隱約約覺得「將來精神科一定大有搞頭」。

半個世紀以來,張文和不論走到哪兒,始終景仰沈漁邨治學的態度,更自認在學問的路上,從不曾背離「沈漁邨路線」。但他習慣用輕鬆的語調告訴別人:「我的一生就被兩個女人和一粒藥丸給左右了。」直到今日,沈、張兩人都已年過七旬,張文和仍不曾告訴不苟言笑的沈漁邨「兩個女人和一粒藥丸」的故事。◇

摘自《從北京到台北: 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 心靈工坊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早期佛教經典《法句譬喻經》中用人生往而不返的歷程,來強調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所能真正擁有。
  • 如果把「作文」擬人化,此刻,他一定沒想到自己會變得這麼重要,小學有「提早寫作」,國中升高中要考作文,高中升大學也要考作文,到了大學裡,因為現代文學當道,欣賞閱讀現代文學之餘,也要習作一番,所以有許多「現代詩及習作」、「現代散文及習作」、「現代小說及習作」等課程,市面上社會性的寫作班也不少,一時間,彷彿全民寫作時代來臨,所以這個「作文」也就從市井小民搖身一變成為大人物了。
  • 萬事起頭難,作文的時候,更是如此。底下,我們用一段簡單的口訣,幫大家歸納出「開頭的七種方法」,並點出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 同意的原因有幾個。首先,這一代的小孩生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很難了解祖父母輩是如何認真辛苦的過生活。將我那一代從小在貧窮日子中尋找出路的經驗寫下來,希望能幫助小朋友們打開視野,對人生百態有更多體會,也了解人生不會一直平順,挫折難免會有。這樣,當他們面對不順遂的環境時,應該可以比較坦然處之吧!
  • 研究西瓜已經50年的陳文郁,吃過的西瓜據說已多達數千萬顆,可能是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吃過最多西瓜的人。
  • 近年研究《易經》,對於「六」這個數字備感親切。翻開任何一本介紹《易經》的書,都可以看到六十四個卦象,每一個卦象都由六條橫線(六爻)組成。橫線有兩種:中間沒斷開的是陽爻(—),中間斷開的是陰爻(— —)。這樣的陰陽二爻,組成了六十四卦,描繪了天地萬物的變化,也寫盡了人生處境的百態。
  • 西方哲學家無不重視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善用理性,凡事皆依情緒的當下反應或一廂情願的意念,則人的行為難免陷於自相矛盾,並且必然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與衝突,帶來各種後遺症。因此,理性幫助我們記取人生的教訓,並且在面對無法逃避的困境時,找到解脫之道。然而,人生又非理性所能全盤掌握,而始終有其奧祕難解之處,這時理性有所不足,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 在這篇短序中,我想對本書的性質作一扼要的說明。首先必須解釋的是,為什麼在一部討論文化價值的論集中要特別把知識人放在與價值系統同等重要的位置呢?答案其實是很簡單的。文化的價值雖然起源於一個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之中,但必須經過系統的整理、提煉、闡明,然後才能形成一套基本規範,反過來在這個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發生引導作用。這一整理、提煉和闡明的重大任務,就中國傳統而言,一直是由「士」承擔著的。
  • 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全面變動的歷史階段,傳統的價值系統受到了最嚴厲的挑戰。這一百多年中,我們一方面看到傳統價值觀念的解體,另一方面也看到種種現代觀念的出現。但是價值系統所涉及的不僅是觀念世界,更重要的是日常人生。
  • 張文和是個傳奇人物。在台灣精神醫學領域裡,就我所知,大概除了林憲教授之外,很難再找到像他這樣,活得如此豐富多采、充滿曲折與驚喜的大半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