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影視

巴曼戈巴第最新作品《半月交響曲》

【大紀元4月9日訊】以《醉馬時刻》(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和《烏龜也會飛》(Turtles Can Fly)而揚名全球的導演巴曼戈巴第(Bahman Ghobadi),今年再度以新片《半月交響曲》(Niwe mung)受到國際影壇的矚目。擅長以寫實影像探討少數民族文化的巴曼,此次跳脫一般人對庫德族戰亂地區的刻板印象,改而訴說一名音樂家的生命追尋之旅。為了慶祝莫札特250週年誕辰,導演以莫札特的最後作品「安魂曲」作為故事發展的軸心,電影主人翁如同莫札特一樣,在貧困艱辛的環境下,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音樂,更不惜犧牲一切,挑戰阻擋音樂的軍事威權。

《半月交響曲》劇情敘述音樂家帶著他的十個兒子,準備前往伊拉克的庫德聖地舉辦一場盛大的音樂會,但為了讓禁止公開演唱的女歌手也能加入演出,他們只好非法上路。一趟創新音樂的追尋之旅,莫札特的安魂曲化為聖地的蒼茫風景,帶領觀眾走入文化的深處,聽見來自歷史與生命的靈魂低吟。「Niwemang」在庫德語中是「Half Moon(半月)」的意思,是庫德族非常稀少的姓氏,片名暗喻著庫德族一半外顯,一半隱藏的民族背景。導演希望電影中所呈現庫德族不為人知的一面,能夠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也更瞭解庫德族,並藉由「安魂曲」道出庫德族內心的枷鎖,以及莫札特和馬莫兩人面對生命最後一段旅程的心情寫照。電影把馬莫比喻成庫德族的莫札特,更希望能夠透過馬莫的夢想和精神,帶領觀眾更了解莫札特的內心。

《半月交響曲》完成後,國際各大影展派員競相邀請參展,拿下了西班牙聖薩巴斯提安影展最佳影片金貝殼獎、最佳攝影獎、國際影評人最佳劇本費比西獎等三項殊榮,並獲得威尼斯、多倫多、冰島雷克雅維克、釜山、哈那瓦、倫敦、鹿特丹、台北、東京、澳洲阿得雷德…等全世界的觀眾好評不斷,讓少數民族的庫德人們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半月交響曲》的導演巴曼戈巴第,1969年出生,童年在伊朗西部的庫德族地區見證伊朗和伊拉克殘酷的戰爭歷史,25歲便輟學開始拍攝自己的作品,從95年到99年,除了接觸八釐米攝影,同時也執導十部劇情及紀錄短片,接連獲得伊朗和許多國際影展的獎項肯定,包括讓他一舉成名的《霧中人生》(Life In Fog)榮獲全球最大的短片影展1999年「法國克雷蒙-菲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成為伊朗影史上最著名的紀錄片。

拍完《霧中人生》後,巴曼得知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將在庫德族區拍攝《風帶著我來》(The Wind Will Carry Us),便向阿巴斯毛遂自薦,讓阿巴斯聘用他為該片副導演,巴曼的資歷頓時水漲船高。而後巴曼更參與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所執導的《黑板》(The Blackboard)演出,該片亦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巴曼的電影寫實風格,歷歷展現真實人生的喜怒哀樂,而目睹庫德族多年來遭遇到的苦難更加深他對人性刻劃的筆觸。2000年編、導第一部長片《醉馬時刻》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新片金攝影機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2004年的《烏龜也會飛》再奪下柏林影展最佳青年影片獎,同年他在國際影展上共拿下12個獎座,傲視全球。而2006年9月甫後製完成的作品《半月交響曲》短期間席捲各大影展,是巴曼戈巴第邁向世界頂尖導演之途的重要里程碑。台灣將於4月13日上映。(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