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空軍對翔昇興趣缺 國防自主仍有長路要走

【大紀元4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八日電)漢翔公司三月底才公開展示IDF戰機性能提升版「雄鷹」戰機,並邀請總統陳水扁主持命名典禮,不過由於空軍對雄鷹戰機缺乏興趣,希望取得美國F-16C/D填補空軍戰力縫隙,國產的雄鷹戰機前途能否樂觀、軍方是否採用國產武器落實國防自主,還是未知數。

1980年代末期台灣對外軍購困難,為因應情勢,漢翔公司前身「航發中心」在美國技術協助下,發展自製防禦IDF戰機。IDF的氣動設計、航電及武器系統已接近當時西方國家主力戰機水準,唯一的缺點就是推力不足減少續航力。

隨後美法相繼在90年代初期售台F-16、幻象2000等先進戰機,使空軍將原本預訂採購二百五十架IDF,降為一百三十架,雖然IDF性能上略遜於外購戰機,但因是國產戰機,後勤維修自主,妥善率一直是二代戰機的翹楚,空軍飛行員也較喜歡中文介面的操作系統。

IDF等二代戰機服役轉眼已超過十年,漢翔公司以「翔昇計畫」,將IDF的航電系統、空用雷達等作性能提升,並研發配備機背的適形油箱,增加作戰航程,希望藉此取得空軍訂單,不過因大環境不佳,國內已難再像過去大手筆軍購,加上空軍較青睞美製F-16C/D戰機,雄鷹戰機的前途仍不樂觀。

國防部表示,雄鷹戰機還需接受軍方的戰術測評,空軍才能決定是否下訂單。但實際上空軍對雄鷹戰機興趣缺缺,有空軍官員私下透露,未來空軍要將現有IDF性能升級為完全雄鷹版,數量有限,最有可能的是採購適形油箱或部分武器系統,提升IDF續航力及戰力,要採購整架全新的雄鷹戰機的機會,微乎其微。

美國最新一期國防新聞週刊,也披露空軍對經國號二代戰機興趣缺缺、獨鍾F-16的消息,但報導也認為,向美外購戰機短期難度高,除因美方不滿台灣一再延宕三項軍購案外,經濟和外交實力日益增強的北京向美國施壓也是主因;儘管國內高喊國防自主已數十年,但從IDF與雄鷹的情況來看,要落實恐怕還有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