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文學創作漫談」之文化傳承

古道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8日訊】文化是通過甚麼來傳承的?大概的來講,有歷史代表人物,有傳世經典文章,有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表現形式,如繪畫、服飾、雕塑、建築、音樂、舞蹈等等,但從最根本上講卻是依賴於整體社會人群的道德水準,在這一點上,文章的教化與民間的神話、傳說、故事並行於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再以自秦以降逐漸發展起來的儒、釋、道三教為核心,共同為整體社會的道德維繫奠定了基礎。

《漢書、禮樂志》載,「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孔子也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武以安邦,文以治國。那麼這裡所說的文卻從何而來,禮法又依何而定呢?「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論語》中的這句話,清楚的表明了文的來源,以及孔子述而不作的文化傳承實踐。而對於這句話,宋代朱熹有這樣的註:「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夫,見大戴禮,蓋信古而傳述者也。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讚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嚐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

老老實實的把先王之道傳承下來,難不難呢?只要翻一下卷繁浩軼的二十五正史就知道了。而通過史書來認識歷史也是中國人傳承文化的主要方式,司馬光在向皇帝進《資治通鑒》的表章中更明確提出了修史的宗旨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得捨非,足以懋(音貌)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信史記載最長也最完整的國家,之所以譽其為信史,也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史家們述而不作文化傳承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史家們的史德、史才、史學、史識更是缺一不可,非如此不能著信史,非如此不能傳後世。「述而不作」在這裡也體現出了真實記述,不得曲意篡改的內涵。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大臣崔抒弒其君齊莊公,齊太史乃秉筆直書:「崔抒弒其君。」崔抒就殺了齊太史。「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捨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齊太史一家前仆後繼,不以畏死而改節,更有南史氏知其不可而為之,慷慨赴死。左丘明述此事時,只寥寥數語,千載以下,尤令觀者無不感佩動容。

《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聚斂民財,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趙盾只好逃亡。當逃到晉國邊境時,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靈公,於是趙盾返回繼續執政。晉太史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並宣示於朝臣,以示筆伐。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後來孔子讚歎董狐為「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文天祥《正氣歌》中「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說的就是這兩件事。丹心正氣,千秋凜然。

雖然「傳統文化實際上從宋代開始不斷遭到破壞而發生對傳統的背離,「五四」以後,一些急功近利的知識份子也試圖從否定傳統文化,靠攏西方文明中尋找中國的出路。但是文化領域的衝突與演變一直處於學術性的爭鳴,而沒有國家暴力的介入。中國共產黨的出現,把文化的衝突上升到中共自身存亡的高度,因此它對文化採取了搗毀砸爛式的直接破壞和「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式的和濫用式的間接破壞方式。」(【九評之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在中共維持其獨裁統治的目標下,被肆意歪曲篡改的面目皆非。不僅如此,中共還對中國的傳統歷史做了大量的批判、偷換、歪曲、篡改,並把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進行所謂「正名」、宣揚,充斥屏幕的歷史宮廷鬥爭戲,彷彿告訴國人歷朝歷代都是以此為樂、樂此不疲的,明朝的特務機構形式更是被中共青出於藍的繼承來監控國民,種種罪惡,斑斑在冊,罄竹難書。當來到海外的中國人接觸到中國近現代史的真正事實的時候,那種震撼可想而知,而辛灝年先生正是以一個史家的嚴謹態度,秉筆直書了還歷史本來面目的中國近現代史著《誰是新中國》。

中共在對傳統文化的破壞過程中建立起了其賴以生存的黨文化,這個黨文化對人性善良本性的扼殺於文學創作而言不啻於天塌之難,而最可悲的,是創作者本身根本不知其害甚至還在為黨文化搖旗吶喊,以為是「真」的文化傳承者,這是中國文人學者之大不幸。

今天我們談文學創作,破除黨文化自然首當其衝更責無旁貸,而於破除黨文化中復興中華神傳文化不僅需要的是徹底清除黨文化思想的清醒頭腦,更需要那秉筆直書的浩然正氣。以真實為良心,以史筆撰春秋,當是我輩之願。@*(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一日電)當年因美麗島事件入獄七年,考試院長姚嘉文在獄中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相關文物,已運抵文建會國家台灣文學館永久收藏;文學館館長吳麗珠指出,這部「歷史大河小說」印刷成書三百萬字,粗估相關手稿將近千萬字,對於文學創作過程和文藝心理研究具有高度價值。
  • 溫家寶總理在公開場合一再說,希望出大師級人物。《伶人往事》寫了一批大師,介紹他們在1949年前成名的道路,和49年後走上了絕路、死路的過程,只要仔細閱讀《往事》,稍加思考,就會明白成就大師的道理:文學創作必須有自由。《往事》現在成了禁書,建議總理看一下,說句公道話。
  • 【大紀元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十一日電)總統陳水扁今天到布袋戲國寶級大師黃海岱靈前上香致祭,並慰問家屬,陳總統向家屬表示,大師對國家傳統民俗藝術文化傳承貢獻很大,將舉辦追思會以表悼念;陳總統也在緊鄰的前縣長張榮味宅短暫停留,面對媒體提問都以「新年快樂」回答。
  • 【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五日電)九歌出版社今天頒發年度「年度散文獎」、「年度小說獎」、「年度童話獎」;今年散文獎得主廖鴻基代表得獎者致詞時提到,這次和小說獎得主夏曼.藍波安都是以海洋文學創作得獎,在創作作品中,他們從海上看台灣,用一種不同的眼光,看台灣的土地和這土地上的人,很特別。
  • 華馨基金會係由在台灣出生成長,後來到美國進修,然後在南加州成家立業的一群海外華人所組成,為關心海內外華人的福址、文化傳承的重任,結合海內外各界人士之力量與資源,希望能在歷史的洪流中,略盡棉薄之力,華馨基金會董事長何祖芬表示,此次活動是計畫中的一個,為使海外生長的13-20歲的學齡學生造訪台灣,接受華語文教育了解中華歷史文化,並探索台灣花蓮特殊的自然景觀地理環境,而舉行「2007年華馨夏令營」活動,即日起接受海外青年報名。
  • 《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一段詩仙李白的逸聞,說李白小的時候夢見自己用的筆頭上面生出了花,後來果然因此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妙筆生花,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傑出的文學才能。
  • 談到文學創作,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留下的煉字、文學創作時的佳話可謂是層出不窮,又妙趣橫生。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信史記載最長和最完整的國家,其浩瀚的歷史文字記載不僅為後人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中華神傳文化,也給後人在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一條可供學習、借鑒、傳承的路。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