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盆栽草花採淹灌法 節省水資源

【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一日電)草花色彩豔麗、生長快速,受民眾喜愛,不過花農在培育草花時得耗費不少水量澆灌,農委會桃園改良場台北分場實驗改採「淹灌」方式,並回收水量再利用,耗水僅為傳統噴灌方式的七分之一,大幅節省水資源。

農委會桃園農改場表示,桃園地區為台灣最大盆栽草花生產地,年產量約3千多萬盆,佔全國總產量的60%至 70%。澆水是盆栽草花栽培過程中最費力的工作,尤夏季炎熱,一天要澆好幾次水,植株才不至於萎凋。

花農目前大部分採用從上而下的噴灌方式,以節省人工,但噴灌需水量大,在水資源日益缺乏情況下,省水栽培是未來趨勢。

桃園農改場台北分場特別研發灌溉水回收,利用底部淹灌方式,以一年生草花 (百日草、四季海棠、一串紅及非洲鳳仙等)及多年生草花 (金露花與雪茄花)做試驗,與現行噴灌方式比較,評估優缺點。

台北分場表示,實驗是以6平方公尺大小,約300盆草花為例,從幼苗培育到出貨為止的一個多月期間,每天噴灌兩次,總量需1300公升水。

淹灌方式是以水管導水在大型草花容器底部,讓草花浸泡在水中五分鐘,以利根部吸水,然後再將水排出容器,流入回收系統的大儲水槽,如此便能週而復始的使用這些水,也不會發生噴灌不足,必須再以人工補灌的麻煩,而且用水量僅為傳統用水量的七分之一,大幅節省水資源和成本。

台北分場指出,此外,還可以配合使用雨水回收系統,再度降低成本。花農僅需很少成本設立大型儲水槽,以承接淹灌的回收水和雨水,淹灌系統管路稍微修改,再將土地稍微壓平,淹灌草花便能上路。

台北分場實驗結果顯示,回收水質經定期檢驗結果,均符合農業灌溉用水質標準。淹灌回收水栽培的草花生育狀況良好,與傳統噴灌栽培植株無明顯差異,均符合出貨標準及品質要求,可達到有效節省水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