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水 最佳良藥

【大紀元3月23日訊】自由時報 文/林雨亭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包括血液、淋巴液及身體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約佔成年人體重的60%至70%。

血液中,含水量達90%以上,進食後,吞嚥、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

水能潤滑關節、防止眼球過乾;唾液和胃液能幫助消化;水亦能調節體溫,透過排汗帶走體內過高熱量;多喝水可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生,還可降低尿中的鈣濃度,避免尿路結石。

身體約有40公升的水,每天的失水量隨個人活動量及環境而不同。通常,人體一天排尿量約1500CC,再加上汗水、皮膚上直接蒸發的水份及糞便等,合計每日流失水份約2000至3000CC,因此水份的補充量最好在此範圍內。

生病所導致的發燒、嘔吐及腹瀉狀況,也會令水份大量流失,必須盡快補充,以保持體內的水份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若失水達10%有害身體健康,失水20%則會危及生命。

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水份,在消化時,被身體所吸收。除白開水外,水果和蔬菜是水份的良好來源。

水是最佳良藥,每人每天應喝8杯水,約2000至3000CC,若尿液顏色較深,表示所喝水量不夠,需要補充。

喝水看似是非常簡單的動作,卻也有許多小地方要注意。

●三餐後喝水

用餐後半小時喝水較為適當,但現代人習慣喝罐裝飲料,不喜歡喝白開水,然而罐裝飲料以運動飲料或蔬果汁較好。蔬果汁可補充多種養份,而運動飲料具備適量電解質,和人體滲透壓相當,比水還容易被吸收。

●起床一杯水

清晨是一天之中補充水分最佳時機,因為清晨飲水可以使腸胃馬上甦醒過來,刺激蠕動、防止便秘,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睡眠後,血液濃度增高,這時補充水分,能迅速降低血液濃度、促進循環,讓人神清氣爽,恢復清醒。

●睡前一杯水

人體在睡眠時,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水分及鹽分,睡眠的6至8小時內,身體都無法補充水分,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床會覺得口乾舌燥。建議在睡前半小時要預先補充水分、電解質,讓身體在睡眠中仍能維持平衡狀態,同時也能降低尿液濃度,防止結石發生。(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檢科主任 )